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张德宁 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昉,人们熟知其《簪花仕女图》和《挥扇仕女图》,然而其流失海外的《戏婴图》卷,同样是一件绝佳的精品。 周昉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显贵,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初学张萱,工画仕女,体貌丰满,优游闲佚。时推第一。此图纵30.8厘米,横48.5厘米,绢本,设色,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图中画了五个女子与七个幼孩嬉戏、为幼孩洗浴、穿衣的生活场景。中国古代人物画,有“...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西郊发现了三组唐代陶窑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少见的是,有6座陶窑共用一个工作坑。考古专家推测,这里位于唐长安城西城墙外侧,那时应是一个手工作坊区,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 罕 见 6陶窑呈“非”字形 共用一个工作坑 今年1月,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昆明路西段附近发现三组唐代陶窑遗址。 据悉,共发现砖瓦窑9座。陶窑开口在土层下0.6米深,由...
陶窑出土的建筑材料。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西郊发现了三组唐代陶窑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少见的是,有6座陶窑共用一个工作坑。考古专家推测,这里位于唐长安城西城墙外侧,那时应是一个手工作坊区,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 罕 见 6陶窑呈“非”字形 共用一个工作坑 今年1月,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昆明路西段附近发现三组唐代陶窑遗址。 据悉,共发现...
陶窑遗址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城西发现三组唐代陶窑址,其中一组为6座陶窑共用一个窑道,非常少见。据悉,此处窑群遗址位于唐长安城西城墙外侧,为研究唐代制陶手工业发展和唐长安城建设和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今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昆明路西段小土门村配合凯悦花园基建项目时发现三组唐代陶窑,出土大量的筒瓦、板瓦、铺地砖等建筑构件。 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介绍,本次发掘共...
汉藏团结的千年见证——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全国政协委员、拉萨市副市长计明南加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大昭寺唐蕃会盟碑保护工程将会尽快启动。 据计明南加委员介绍,伫立在拉萨大昭寺正门口前的唐蕃会盟碑,目前被2米多高的围墙近距离围护,远观只能看见碑顶,很多人注意不到,这次要拆除围墙。而有着千年历史的碑身长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风吹日晒,要采取措施保护碑身。 唐蕃会盟碑高3...
记者今天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得到消息,在舜井街东侧工地发现了古代寺院遗留下的文物,发现地点位于明代宁海王府遗址的土层下及附近。记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采访。 石雕莲花座应是佛教建筑构件 在舜井街东侧工地的西北角,记者看到考古人员开挖了5个考古探方,南北方向排列。在中间一个探方中,考古人员指着一件石雕说,这件石雕莲花座,也可能是柱础。从雕刻风格分析,应该属于唐宋时期的文物,是佛教建筑中的构件,而这个...
图片资料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在长安区发掘一座唐代壁画墓。根据墓志显示,墓主人是唐名将郭子仪的曾孙郭仲文。壁画墓虽然被盗严重,但是墓壁上十只姿态各异的仙鹤,仍然能反映出当时的流行和风尚。 墓志显露墓主人身份 记者获悉,这是一个2010年到2011年的跨年发掘项目。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东兆余村村北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唐代壁画墓。这座竖穴墓道砖券单室墓,平面略呈直...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西安城南发现一座晚唐古墓,墓主人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曾孙,墓内10只壁画仙鹤形态逼真,十分珍贵。 这处古墓是2010年到2011年的跨年发掘项目。西安市文物考古人员在长安区东兆余村村北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唐代壁画墓。墓葬遭到严重盗扰,考古人员无法断定其棺具结构。墓主骨架已朽成黄色粉末,仅出土塔式罐、玉剑格、石器盖及墓志等随葬品。 墓志显示,这处古墓主人...
考古人员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儒坊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段唐代城墙遗迹,这为正在冲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州三坊七巷再添实物。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8日对外发布,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与清理,已对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考古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据初步统计,考古队已清理出唐五代夯土城墙74米、木质挡墙1处,宋代房基4处,台基1处,明清时期的水井44处。 此次考古挖掘还出土了大...
2011年1月初,福建省副省长、福州市市长苏增添在福州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表示,福州将推动三坊七巷和福建船政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新社发 张丽君 摄 考古人员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儒坊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段唐代城墙遗迹,这为正在冲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州三坊七巷再添实物。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8日对外发布,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与清理,已对三...
【深圳商报(微博)讯】(记者 董建国)记者28日从福州三坊七巷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日前,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已考古发现了多处唐五代城墙、宋代房基等遗迹,为研究福州古代城市变迁及三坊七巷的早期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悉,通过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文儒坊西段遗址发现大量古福州城市遗迹。目前已清理出来的有唐五代夯土城墙74米、木质挡墙1处,宋代房基4处、台基1处,以及主要属于明清时期的水井4...
考古发现的宋代巷路遗址被认定为是当时的西市 执壶等生活用具的发现说明了人口聚集的盛况] 通湖路上的唐罗城遗址内又有新发现了!昨日,福建省博物院联合三坊七巷管委会等部门发布:在遗址上发现的宋代巷路具有前店后坊的形式,是当时福州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西市”所在。 自秦汉以来,随着生活的需要以及手工业的兴起,中原地区出现了“市”这一贸易形式...
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在介绍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考古发掘情况(2月28日摄)。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福建省有关部门经过三个多月的科学发掘,已经清理出唐五代夯土城墙、木质挡墙、宋代房基、明清时期的水井以及大量唐代以来的陶瓷片、建筑砖瓦等遗物,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对研究福州早期城市变迁与坊巷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考古工作人员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