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家最近在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一些古人类骸骨,确认属于一个先前未知的人种。 这一发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英国广播公司28日报道,考古人员新发现的骸骨包括颌骨和牙齿,据信属于4个人,时间可追溯至330万年至350万年前。 这一新发现的古人种被称作“南方古猿deyiremeda”,在阿法尔人所使用的语言中意为“近亲”。它同时具有猿和人的特征。 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优...
为加强国际考古学界的交流,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2月13—18日,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沪召开,主题为“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考古学研究”。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学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
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蓟县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在蓟县北部地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7处(整理时根据石制品采集地点空间分布范围与地貌特征拟合成13处),实现了天津旧石器考古零的突破。2015年4月至5月,以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天津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存综合研究”为契机,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蓟县北部山区开展...
12月17日,由宁波市考古研究所举办的东岳宫遗址考古试掘专家论证会在北仑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召开。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证会。 会前,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东岳宫遗址现场,并观摩出土文物标本。论证会上,领队雷少首先对东岳宫遗址开展的考古试掘情况进行了的汇报,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会议围绕对该遗址的认识、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关系以及下一步考古工...
为期3个多月的响岭岗古墓葬考古发掘接近尾声。为让公众了解这段历史,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市博物馆与荆门晚报20日开展了“走近考古 传承文明”公众考古活动。荆门晚报小记者团近200名成员到现场参观,学习考古知识,了解本地历史文化。 漳河新区响岭岗墓葬,是今年9月市博物馆为配合漳河新区老年公寓建设对项目区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这批墓葬共14座,根据墓葬内情况和墓葬结构推断,为战国至清代。 目前已发...
大约一万年前,广西人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住在哪里,用什么劳动,吃什么食物?为了配合广西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课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隆安县文物管理所,对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在近年来广西考古界较少涉足的洞穴考古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1 “山洞人”安家很讲究 洞穴选址非常考究;内洞还有功能分区 娅怀洞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离山脚约有十几米高。放...
吉学平团队首先要做的,是对马鹿洞人进行“断代”。碳-14等测定法很精确地把化石主人马鹿洞人的生存年代定位到1.4万年前,但吉学平团队却很意外地发现,马鹿洞人虽然生活在晚期智人盛行的时期,但从头盖骨等化石留存的特征看,他们更像是更早期的人种。 可以确定的是,马鹿洞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但神秘的探索还远未结束。 【头骨与股骨主人竟不是一伙人?】 2012年,吉学...
据新华社昆明12月18日电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对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类股骨的最新研究显示,虽然其年代距今1.4万年左右,但其特征却与最古老的人类极其相似,且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共存在...
日前,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镇海区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镇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镇海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宁波博物馆、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远古的微笑——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成果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文物近200件,从“史前镇海”“商周镇海”“唐宋镇海”三个层面,介绍了鱼山、乌龟山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 2013年至2015年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
日前,记者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今年8月初至11月中旬,为配合太嘉河水利工程幻溇港基本建设,市文保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导下,对南浔区石淙镇银子桥村凡石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瓷器、陶器、漆器等宋代遗存。考古专家猜测:这里可能是南宋时期石淙镇的镇中心。 太嘉河水利工程本体河流为南北流向,一支流自西向东汇入,凡石桥遗址沿支流北部及本体河道西侧分布。经初步地面踏查,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
近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为期近一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与审查工作,普查数据已全面上报市普查办。市考古所申报藏品总数为6025件/套,登录信息平台6212件/套,藏品报送进度为103.10%,超额完成普查登录任务。6212件/套全部自审完毕,市普查办审核小组与省普查办审核小组也已完成二、三级审核工作,审核完成率100%. 市考古所于2015年3月起对库房内的6000余件可移动文物...
记者1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继发现唐宰相韩休夫妇合葬墓之后,考古人员又在西安市长安区同一区域附近发现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志揭示墓主人为吐谷浑晖华公主库罗伏和其丈夫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的合葬墓,这为北朝时期西魏、吐谷浑、柔然的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主持考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墓葬发现的地方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郭庄村西南,也就是去年发现唐代宰相韩休夫妇合葬...
在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建有一栋活动板房,这里就是文物“急救室”——现场文物保护实验室。在这里,显微镜、各式容器、保护剂等工具依次摆放,一些破损的青铜器被裹上棉纸,漆木器被纱布层层“包扎”。据青铜器保护专家杨小玲介绍,文物“急救室”的作用是,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考古信息,并使大量脆弱、易损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保护,为后续实验室保护赢得时间。12月16日,记者走进考古现场的文物“急救室”,探...
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重庆考古手迹”13日在重庆华夏文物2015年秋季拍卖会上成功落槌,成交价为170万元人民币。 此次郭沫若“重庆考古手迹”拍品为一组七件汉砖纸本拓片,包括有昌利砖1幅61×27厘米、富贵砖1—4、题延光四年砖1—2。七件均有郭沫若的题字、款识和印章。 “这些作品原为郭沫若赠侄女郭珩瑛,后流入社会,此次为四川藏家送拍。”重庆华夏文物拍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3日在上海开幕,2013—2015年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11项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当日揭晓。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勋爵获“世界考古论坛·上海”首枚终身成就奖。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创建于2013年,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选和发布世界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选定研究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公众讲座及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