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暗示着这个区域很可能就是中国壁画的发源地。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外城东门遗址内,是今年刚刚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从一部分正面朝下、背后有草拌泥的情况判断,应该是城墙墙体倒塌后,壁画被土层埋在地下。与以前在外城洞门口和皇城台发现的整体风格...
石峁遗址新发现的壁画残块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石峁遗址的壁画都画在哪里,又有什么作用?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 壁画面积近40平方厘米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石峁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遗址内,按照壁画发现的位置推测,...
10月29日,记者获悉,10月27日,武宁县博物馆接收了日前石渡乡柳山寺门前菜地里挖掘出来的明代寺庙文物,其中包括铁钟、香炉各一鼎,云板一块,大磬一个。 铁钟 云板 香炉 经过测量,大铁钟重600多斤,高1.4米,四周对应刻有“皇图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辉 法轮常转”16个大字,还有小字“柳尖夆禅寺 弘治元年六月 京山冶士王福(猜测)忠造”(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弘治为明朝...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9月9日摄)。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新华社记者 冯国 摄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出的巨型夯土台的围墙一角(9月9日摄)。 ...
10月28日,华商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 据介绍,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遗址内,按照壁画发现的位置推测,这块壁画以前应该是绘在外城东门门道内侧的墙壁上,这是今年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而此前在遗址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残...
10月24日,反映大冶铜绿山近2年来的考古成果的专题记录片《2015考古进行时之铜都探秘》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凤凰视频、央视网视频同步播出。截至10月28日,该记录片在凤凰视频、央视网播放总量达到数十万次。 该片报道了铜绿山考古队自2012年第二轮考古发掘以来的丰硕成果,此次持续3年多的考古,不仅发现了东周时期的洗选矿场、冶炼堆积,还首次发现了35枚2700多年前的脚印遗存...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10月27日下午,衢江区上方镇金杨村杭新景高速公路施工地段,市、区文物部门正在对近日新发掘的隋唐古墓做最后的勘测、收尾工作。 10月23日上午9时,上方镇接到群众来电,杭新景高速公路上方段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镇文化站立即向区文保所报告,并把相关图片传至区文保所,同时,镇政府安排镇村干部日夜值班,看护现场。金杨村40余位村民也自发组织,连夜看护现场。10月25日下午,区文广局副局长吴银土带领区文...
两块碑均在临海发现,内容是明令公务人员下乡出行一律从简 古代是否也有行风建设,对出行下“基层”的官差有什么禁令?谁来监督?官差违纪之后怎么接受处理?一块有着严肃禁令性质的石碑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这种碑在古代被称作“示禁碑”。最近,两块清代示禁碑在临海被相继发现。 “过去在祠堂发现过族规等类型的示禁碑,而对官差出行约束的示禁碑,这在台州是首次发现。”昨天上午,台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任志强告诉记...
记者从四川南充高坪区委宣传部获悉,南充高坪区都京街道都京坝村嘉陵江中,采砂船在江中采砂作业时,发现两根乌木,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为什么乌木会这么珍贵呢。 在此次发现的乌木中,其中一根长约15米、最大直径约1.5米、重约10吨,树根、树干及分枝完好;另一根长约10米,最大直径约0.8米,重约5吨,其中一根疑是“桑树王”。 中国绸都·都京丝绸产...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主持统万城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说,2015年统万城考古主要就是把城南边和北边的两组夯土台搞清楚,它们一南一北分布在统万城之外两三千米处,有方形,有圆形,或许体现了汉文化中“天圆地方”观念,...
1996年发现的锡兰世氏墓碑 “古锡兰国有个奇特的民俗,在给下一代取名时,是把父亲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姓,然后再取个名字,由此作为儿子的姓名。”昨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向外界公布最新发现:明代奉旨出使中国的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其姓名并非坊间所熟知的“昔利把交刺惹”(又作“世利巴交喇惹”)。“这是锡兰王子的姓氏,他的名字其实是亚烈葛佛阴。” 《明史》记载,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锡兰国王派王子...
10月24日下午,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发现元代古墓一处。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20块侍...
日前,金华市文物局在清理八咏楼东北侧护坎墙时发现一批铭文古城砖。截止10月26日,已发现各类铭文古城转砖21块,砖上印有“兰溪州”、“兰溪州造”、“金华县”、“大城”等字样,其中,“兰溪州造”铭文城砖系首次发现。这些铭文砖的出土为进一步研究八咏楼以及金华城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目前,古砖已转移至金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保管,日后将进入八咏楼陈列展览。 金华古子城始建于东汉至三国时期,历史上一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