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江苏省 编号: Ⅷ-32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金砖是大型方砖的雅称,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金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又因金砖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 金砖御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千百年来,此地村民专以烧窑为业。明代永乐年间...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贵州省 编号: Ⅷ-31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形成独特的苗寨吊脚楼景观。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70...
时间:2006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编号:Ⅷ-30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江西省 编号: Ⅷ-29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 景德镇是最早的瓷业城市,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的“窑房”建筑是中国工场手工业罕见的场所物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明代后期以来,景德镇的城市范围和规模基本稳定,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密布的各类瓷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
时间:2006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Ⅷ-28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江苏省 编号: Ⅷ-27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的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香山帮是吴文化的产物,历史上曾涌现过不少大师,如塑圣杨惠...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云南省 编号: Ⅷ-26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唐贞元十六年,南诏...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贵州省 编号: Ⅷ-25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江苏省 编号: Ⅷ-24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遍及南通地区各县,影响较大的作坊在如皋的石庄、通州的二甲和石港、海门的三阳、启东的汇龙及南通市区。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后来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逾千年。南通滨江临海,适宜种植棉花。元、明以后,南通地区家家都户户都有织...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 Ⅷ-23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主要用于铺炕、铺地、拜垫和壁挂等,直到十多年前仍在广泛使用。目前虽已不多...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青海省 编号: Ⅷ-22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湟中县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技艺、图案设计上存在着差异。康巴藏区(玉树地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安多藏区则在图案设计上将藏汉文化融为一...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Ⅷ-21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江孜地区 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品以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因而有“邦典之乡”的美称。杰德秀镇生产毛织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生产围裙也已有...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编号: Ⅷ-20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壮锦历史极为悠久,壮族先民在汉代织出的“斑布”就是其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壮锦技艺形成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列为贡品,清末民初...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Ⅷ-19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Ⅷ-1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锦用绵线织成,俗称“打花”,主要有打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