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传世玻璃器数量少,而且无法用热释光等自然科学手段进行年代测试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玻璃可谓随处可见,毫不稀奇;但在我国古代,玻璃却是非常尊贵的稀有之物,甚至可以代替宝石。那些备受帝王们钟爱的玻璃器皿,有的如秋水般清澈幽然,有的如美玉般温润高雅,造型多样,色彩缤纷,望之让人目眩神驰。 不过,作为一种极为易碎的物品,古代玻璃器能保留至今殊为不易。即使是世界上收藏古代玻璃器数一数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汇集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辽宁商周时期文物精品的《辽宁古代文物展》于2010年11月25日在韩国京畿道博物馆开展。 辽宁省与京畿道省互为友好省,在文化方面保持着长期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展览由辽宁省文物局和韩国京畿道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共遴选出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49件(套)珍贵文物,内容涵盖了辽宁商周时期各地区不...
吉服释义 古祭祀时所著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2.泛指礼服。《后汉书·安帝纪》:“皇太后御 崇德殿 ,百官皆吉服。”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我归自西,君反吉服。” 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
明代洒线绣龙袍 明万历有翼三眼龙、对襟、窄袖藏式洒线绣龙袍(出土实物),袍料立水部分已剪短。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
冕服的形成时期: 西周以前的冕服状况,并未见有明确的冕衮字样记载。但是从《虞书》中可推测出有十二章纹施与衣服之上。此后,从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以及象形文字的记载中,可以推测出冕服在当时已产生。并且玄色上衣,下有裳和蔽膝,赤舄的制度已经形成,并依据身份等级区分服用颜色。而根据《世本》、《诗经》以及《左传》的记载,后世认为冕服所应当具有的特征以及相应的配饰都以完备,因此可以说冕服此时确已形成。 冕服的...
今天占据人们脑海并广受青睐的中式婚礼礼服恐怕仅有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以及清代以后女着旗袍男着马褂的式样。可是探寻华夏婚礼和婚服的源头,并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时,才发现最初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而大红婚服实际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服饰只是婚礼仪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中较小的一部分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周制婚服 婚礼古称...
古代有品级的男子在公务场合所需要穿戴的衣服冠饰,凡是涉及到皇帝以及需要使用冕服的场合,则可以参见前面的冕服一节。 西汉初期并没有实行车骑衣服的规定,官员与民衣服无异。后来虽然有了对于带冠和服用颜色的相应禁令,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体系,大抵是以四时节气而为服色之别。 东汉明帝时,才开始制冕旒衣裳,形成了一套官服的系统。总的来说是以袍为朝服,即深衣制。根据四时节气使用不同的颜色,而在入朝时则均着皂衣。...
“常服”一词具有双重的内涵:狭义的古称“宴服”,特指唐代按身份品级划别冠服的颜色、面料以及佩饰的一类服饰,服用于礼较轻的场合,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服装;广义的则泛指各身份、等级和阶层的人在非礼制场合下服用的日常服饰。本节要讨论的“常服”主要指一般服饰,即社会各阶层在普通场合下均可穿着的服饰。常服按照裁制方法和结构特点可分...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道: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晴雯,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儿,宝玉道:...
2009年秋拍行情飙升的中国古代书画,至今仍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受注目的焦点。在当代艺术激烈震荡、瓷器工艺术品走势乏善可陈的市场环境下,古代书画全线飘红的景象,为市场人士重塑了一个中国传统艺术不朽的样本。 涉及古代书画著录的价值探讨,也俨然成了一门市场显学。专业人士、行家、收藏者、媒体纷纷展开了讨论,而清代乾隆宫廷编纂的《石渠宝笈》更成为了各方标靶。肯定《石渠宝笈》价值者有之,嗤之以鼻者也不乏其...
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
——“八年抗战” 过目书画十余万 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画历经“文革”劫难后再次空前聚集时,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终于宣告成立。国家文物局调集了当时中国最具权威的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专家组。到1990年北京总结会,及对少数省会的一些补遗工作,使这次前后八年,行程数万里,过目书画十余万件的鉴定界盛事有...
陶罐陶簋西周陶器发现现场。本报记者赵金阳 王鸿光摄一位村民采土时挖出了大批古陶器,并全部交给了国家。3日上午,记者来到烟台龙口市博物馆,从仓库陈列架上看到了这36件2500多年前的陶器。近日,龙口市博物馆将收藏证书和200元奖金送到了交出36件西周陶器的新嘉街道张郑村村民郑波手中。郑波爽快地收下了收藏证书,但拒绝接受奖金。“文物是国家的,我不能要1分钱。”郑波说。3日,记者...
时间:2010年11月8日——11月15日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金鱼池中区24号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五层展厅 北京作为国际知名的千年文化古都,历史遗珍的传统收藏居全国之首,北京的民间收藏有着丰厚的人文基础和肥沃的社会土壤。此次展览展出北京收藏家的多年珍藏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珍品。展览中林则徐书法扇面最为引人关注。林则徐书法扇面字体为标准馆阁体,浑厚坚挺的用笔、雄强峥嵘的结体、清新静穆的章法三者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