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礼泉县一所学校施工工地日前出土约两吨中国唐、宋、元各朝代的古钱币。文物专家表示,如此集中的出土钱币对研究中国古钱币发展和寺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人员发现,这些古钱币存放在一个1.5米见方、高约1米的青砖窖内。古钱币种类跨越唐、宋、元3个朝代,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北宋的崇宁重宝以及元代的大朝通宝等。这些珍贵文物已被运送到礼泉县的昭陵博物馆存放。 礼泉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赵爱国说:“...
3月14日,陕西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副局长童兆阳和汉阴县委书记杜凤军、县长周永鑫及县文广局副局长张石一行在西安与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副局长刘云辉、巡视员张自鸣及局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座谈,共商汉阴凤堰生态博物馆建设问题。赵荣在听取汉阴县的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该县领导对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建设的高度重视、正确理念和长远打算。赵荣指出,凤堰生态博物馆建设主要依靠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当地群众...
3月13日下午,陕西省文物局召开“三问三解”活动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三问三解”活动。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荣主持会议。会上,张自鸣巡视员首先宣读了局党组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在省文物局机关干部中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实施方案》,对“三问三解”活动的目标任务、开展范围、活动方式、工作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赵荣局长对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做了动员讲话,强调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认识省委“三问三...
3月12日,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系统30多人参加了省直机关工委干部职工渭河生态林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搞好春季植树造林的通知》精神,不断增强省文物局系统干部职工生态环保意识,低碳环保理念,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系统30多人参加了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沿岸生态林植树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陕西省文物局干部职工踊跃报告积极参加,不仅锻炼了文物局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号召全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陕西省渭南市文物旅游行政执法工作,打击文物旅游违法行为,维护文物旅游市场稳定,3月9日上午,渭南市文物旅游局隆重举行渭南市文物旅游稽查支队成立挂牌仪式。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文、副巡视齐高泉、督察与安全处长骆希哲及处室其他同志、省旅游稽查队队长李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留文、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李东平、党组书记成江海,咸阳、宝鸡等兄弟地市文物旅游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文物旅游局、华山、少华山管...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决定将汉阴凤堰古梯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座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面积达一万多亩。据考证,凤堰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凤江古梯田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梯田依山而建,...
新华网西安3月8日电(记者 冯国)陕西省文物局日前接待了新加坡国家信息、产业与艺术部及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文化代表团一行,首次达成在两地进行“文物互展”。 据了解,陕西省文物局日前接待了新加坡国家信息、产业与艺术部廖俊文司长、亚洲文明博物馆张亚伦馆长一行4人的拜会,双方就外事文物交流进行了会谈,并确定将于明年上半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由新加坡亚洲博物馆组展的唐代“黑石号”(BatuHitam)沉船...
新华网西安3月7日电(记者 姜辰蓉)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目前,陕西省文物部门与陕西省安康市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该馆将是中国首座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移民风俗为辅助、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 筹建的博物馆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于陕西汉阴县漩涡镇黄龙、堰坪和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连片共1...
2月17日,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同步公布。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之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又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资源调查。作为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试点省份之一,陕西高度高度重视此次试点工作。省政府成立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省长景俊海任组长,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和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