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小暑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是气温类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时至小暑,白天开始变短,气温一直升高,很多地区热浪袭人,蟋蟀跑到屋檐下乘凉。 食新:客家人的忆苦思甜 小暑时节,各地流行“食新”,即吃新米、喝新酒。这一点,客家人尤甚。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由于许多平原良地被土著或早先来到的居民占领,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区开荒造田,大都生活比较艰苦,一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充饥,...
中国最早的酒具是陶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广泛流行,主要是黑陶壶和彩陶壶。那个时代,我们的先民已能做出带嘴的酒壶。今天,当把这些四五千年以前的酒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大家的心灵无不被其中体现的古人卓越智慧和创造力所震撼。 进入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起来,此时酒具主要是青铜器,而且在青铜礼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现了酒文化本身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中国最早的瓷器...
元代磁州窑曾为宫廷提供御用瓷器,酒具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元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饮品。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代的陶瓷酒具产生深刻影响。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代主要酒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
父亲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 但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艺术界人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如大功告...
近日,北京干鼎老酒博物馆推出的首届古玉推介展拉开帷幕,展出了涵盖了西周、战国、辽金、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代和田玉精品代表作,更有珍贵的羊脂玉亮相。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了西周和田玉双沁色飞燕佩饰、战国和田玉龙凤双色沁鸡心佩、明代和田玉高浮雕羊脂玉和合二仙、明代著名玉雕大师陆子冈代表作福禄寿把件、大清干隆年制洒金皮和田白籽玉龙凤香囊、大清干隆年制和田白玉挂绿童子献莲、大清干隆年制和田玉等168件珍稀古...
6月25日,位于烟袋斜街的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首届老酒古玉推介展正式拉开帷幕。中国的酒文化和玉文化都是源远流长,在老酒博物馆内,每一瓶老酒旁边都放置了一块儿价值连城的古玉,可谓相得益彰。过往游客可以免费进馆,品老酒、赏古玉。 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出的老酒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二锅头、湖北五粮液、河北沙城大曲、河南杜康酒等稀缺老酒。而古玉有十分罕见的西周和田玉双沁色飞燕配饰、战国和...
据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称,目前老酒的民间收藏市场的交易总额约为50亿元,未来3-5年,白酒收藏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300亿元。 对于一个具有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规范、引导老酒收藏与鉴定势在必行。对此,民间老酒藏家余洪山认为要鉴别老酒真伪要“三看”: 一看封口。收藏者要细致观察酒瓶封口是否破败不堪,有无人为做旧痕迹,封口是完好无损还是有松动现象。 二看酒标。酒瓶上的标准酒标,视瓶体...
记者从酒泉市了解到,5月初,酒泉中学校园内,一尊清朝石碑被发现并挖掘出土,碑记清楚显示着“重修五圣宫、大清光绪六年”等内容。 记者了解到,酒泉中学在为校园内的古建筑安装防雷设施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挖五圣宫北侧的地槽时,在距地面1.5米处发现了此碑,便小心翼翼挖了出来。石碑除了边缘处有少数磨损和裂痕外,基本保持完整,正面重修五圣宫碑记清晰可读,背面则为众多人物姓名。 一位文物工作人员表示,此碑的发...
战国时期的旋纹杯、汉代的扁嘴瓶、唐代橄榄形执壶、宋代的长嘴酒壶……昨天,“太白遗风——历代酒器具展”在宁波服装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 这些展品由鄞州区收藏家协会会员邵宏国、陆继勇两人提供,共展出历代酒具约200件,包括酒瓶、酒壶、酒杯、酒幌、酒封、开瓶器、酒广告纸、书籍、温酒炉、酒令酬、碗等。用邵宏国的话说,“每一件酒具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邵宏国告诉记者,汉晋以来,文人爱好作赋写...
记者5月20日从瓜州县文物局了解到,5月初,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新疆考古研究所、瓜州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联合对瓜州县破城子遗址-悬泉驿(敦煌)丝绸之路沿线的古绿洲进行实地勘察印证,新发现古城遗址1处,亭障遗址2处,烽火台遗址1处。 据了解,新发现的古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城西南方向25公里处,处于瓜州破城子遗址-水溢-芦草沟-敦煌悬泉驿沿线的丝绸之路古道上,古城遗址依据当地地名命名为营...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诗经》305首诗中,和酒有关的就有40首。在近5万首的《全唐诗》中,1万首和酒有关。我国历朝历代留下的与酒有关的戏曲、绘画、传说故事,不计其数。那么,我国最早的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最新考古成果显示,我国最早的谷物酒出现在“中华第一村”——查海遗址。在那儿,辽宁先民喝到第一口酒。 这是我国最早的“谷物酒” 最新考古成果显示,我国...
港媒称,以色列一名13岁考古发烧友自组考古队挖掘到一个1400年历史的压酒池。他们技巧纯熟,令专业考古学家亦为之惊讶。 据香港《明报》5月20日报道,以色列传媒称,一名居民跑步时,发现一个古代石制构造,向考古研究所报告。研究所职员十分惊讶,因为他们未在那儿有考古,立即派调查员前往看个究竟。调查员发现,虽然挖掘未经批准,但挖掘者十分有技巧且小心。调查员在查看该古迹时,一名男孩一直在旁观察,并自豪地...
“南京大萝卜”一词,早在明代,醉心南京文史的顾起元在他所写的10卷《客座赘语》就有描述:“南都风尚,最为醇厚”。 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顾起元堪称南京的大学问家,贡献上比得过后来的方志学家甘熙、陈作霖。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客座赘语》也堪称一部包囊万千的世俗百科全书。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顾天宫”《客座赘语》记录明代南京大小事 顾起元生平爱好“采访”各种事 跟...
前不久文化学者、作家、民俗专家、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阎成功接受采访,详细介绍了历史上真实的“胡姬酒肆”。 阎成功告诉记者,丝绸之路的繁盛使大唐都城成为各国商人、使者、留学生、僧侣、传教士、旅游者的聚集地,包括今新疆境内的突厥、吐谷浑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等西域三十六国居留长安的人很多。当时长安城内也设有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专门接待、管理外国贵宾和侨民的机构。到开元年间(713—741年)...
珍宝档案 年代:唐代窑口:巩县窑规格:高4.5厘米,直径11厘米 这件三足铛是许昌金雨博物馆藏品。圆形三足,口沿一圈刮釉,口沿下部出一个三角形柄头。工艺上比较精细,型制上古朴庄重。这件器物外部满施黑釉,里面施白釉,釉水肥厚,釉色上黑白分明,比较有特色。 铛(dang)。温器,似锅,三足。(亦有一说铛,是古兵器的名字,形半圆,有柄。)古代属于酒器的一种。因其型制上类似于青铜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