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乔夫人鼎、春秋编钟、吴王光剑、春秋龙柄盉、春秋青铜双耳缶……这些在合肥地区出土、发现的国家级文物,是研究合肥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乔夫人鼎,作为合肥近郊发现最早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更是不容小觑。那么,它又为考古学家研究合肥的历史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鼎是权力象征 关于鼎,有一个传说不得不提。相传夏朝建立之后,九州稳定。随着九州每年所贡之金的增多,夏禹...
记者获悉,重庆磐石城遗址项目取得阶段性考古成果,最新发掘出土了汉至六朝、商周时期及新石器时代的各类陶、石器物,遗址历史跨度进一步增大。 磐石城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云阳县。该考古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人员从今年4月开始对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区域进行发掘,共清理房址、粮仓、墙基、炮台、水井、道路等各类遗迹19处,出土瓷片、铜钱、瓦片、陶片等器物若干。 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则是发现了汉至...
记者从白银市和会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12日上午,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梁村一工地发现一处长、宽各约两米的穹顶式砖室古墓葬,墓葬穹顶残存有大量彩绘图案,墓室内被淤泥淹没。经现场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此墓葬为宋金时期古墓葬。目前,受省文物局委托,该县文物考古人员正在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测量,该墓室长、宽各约2米。从破开的墓室一角可以看到,墓室内已基本被淤泥淹没,淤泥...
最近,山东又诞生了一项轰动全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邹城邾国故城遗址中央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皇台”北部的一座汉代水井中,发掘出土了8件新莽时期的铜器,这是国内首次科学发掘出土的汉代度量衡器,意义重大。 王莽改制重要实物,系首次科考发现 这批铜器包括诏版2件、货版1件、衡杆1件、环权4件。其中诏版阴刻有81字规整篆书,内容是王莽施行度量衡改革的诏书,与《汉书》“王莽传”等...
记者从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获悉,经过数月的紧张勘探,位于雄安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城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成果,新发现以南阳遗址为中心的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遗址群。考古队根据发掘现场出土的城垣基址、绳纹残砖、烧结窑壁块和陶片初步判断,南阳遗址应为战汉时期一座中型城市遗址。 南阳遗址是雄安新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年5月以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
经春秋一代数百年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丰厚积累,到了社会剧烈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进步、思想文化繁荣活跃的战国时期,玉璜制作与使用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高峰阶段。较前代同类器而言,战国玉璜的形制与艺术风格均发生了剧烈变化,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繁杂、流播地域更为广泛,还出现了出廓式、镂空式、层叠式、分节套合式等诸多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崭新品种。以下依据形制与纹饰图式的区别,将常见的战国玉璜(珩)大致分作以...
此钱为宋孝宗赵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铸。面文为真、篆二体,钱文四字旋读,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铜钱仅见折二对钱。光背及有星月纹者较多,背“正”者少见。乾道钱的特点是多有纪监背文,背文有正、同、春、松、邛、广、裕、丰、安等三十多种钱监名。乾道铁钱,面文为真、隶、篆三体,小平、折二、折三品种繁多。乾道铁钱铸造一般,铜钱铸造精美,内外廓及钱文均精整有致,承袭了北宋钱币的风范。乾道铁母种类较多,...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该玉梳背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从其外形看,与古代神人的冠帽极为相似。但是,最初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所以称其为“冠形器”。如今,该玉梳背存放于浙江省博物馆中。 无独有偶,1999年7月,浙江海盐县横港乡周家浜遗址出土了良渚文化...
网络配图 考古人员近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境内进行文物勘察时,发现一处新旧石器时期过渡阶段文化堆积,出土大量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这一发现为研究滇东北古人类生存状况及石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新发现的石器遗址点位于镇雄县母享镇陇东村王家寨一带缓坡台地上,根据初步判断,遗址大致距今1万至3万年左右,横跨新旧石器时期,但其确切年代还需经过进一步测年后定...
日前,为配合省道S404道路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县博物馆对该县官桥镇前白村的一处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紧靠东倒流河,整体处于沿河台地。出土器物种类有陶器、石器、铜器等,主要以陶器为主,考古人员根据出土遗物特征,特别是以蘑菇钮器盖、尊、字母口罐等为代表的器形特点,初步判断遗址的年代为岳石文化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萧县相关历史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文化面貌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8月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平方...
我国的鎏金技术自战国以来就大放异彩,特别是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着,再加以打磨即成。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时期,盛行于隋唐,一直延续至明清,跨度2000多年。作为佛教的器物,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鎏金铜佛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
摄像监控画面,右下角马路为进入遗址的必经之路,每晚有民警蹲守。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宋蒋萱 图 监视器屏幕闪烁,四幅监控画面从多个角度显现着大韩村遗址的实时图像,屏幕右下方的监控图像中,一名民警蹲守在进入遗址的必经之路上。 8月9日凌晨1时许,文保工作人员在山东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遗址文保监控室中,持续对遗址进行密切监控。 半年前的2017年2月,一个寒冷的深夜,以两个滕州籍盗...
与越窑一致,婺州窑的鼎盛期在于唐宋。在当年婺州区域(今浙江金华、衢州江西玉山一带)已发现窑址400多处。陆羽《茶经》有精典评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列全国第三。可见当时婺州窑瓷品为筵宴茶道所广用,品位很高。 2010年秋末,金华市区东孝街道一座宋代早期古墓,出土一件青釉瓷碗。口径21.8厘米,底径7.5厘米,高7厘米。敞口,腹缓收,平底。碗的线条显得比越窑丰满,又兼之越窑灵秀,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