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赴碑林博物馆视察碑林线装书库,对正在进行的古籍整理上架工作予以指导,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副馆长王原茵、纪委书记殷慧明陪同。 在听取了碑林馆藏古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汇报后,赵局长对碑林博物馆古籍上架整理的规范表示肯定,指出应将以前古籍图书按照科图法分类,更改为按内容区分,以经、史、子、集四分法将古籍分类整理上架,以达到与中国古籍存藏行业接轨、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
4月13日,赵荣局长莅临西安碑林博物馆,对该馆文物库房建设及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碑林博物馆近期对东院石刻文物进行了系统地搬迁和整理,将散存在东院的画像石、砖墓志、佛教造像、法帖等文物搬移至新石刻艺术馆地下文物库房,为下一步的项目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好了准备。调研期间,赵荣局长仔细察看了文物的保存现状。针对砖墓志研究保护项目,他指出,砖墓志内容以直接书写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逐渐模糊,所以要贯...
4月12日,陕西铜川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召开。铜川市副市长何尚民出席并讲话。 会议由铜川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井益田主持。会上,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惠善利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铜川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
2012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配合百花家园地下车库建设工程中发掘了9座汉墓,其中编号M6的一座西汉墓规模宏大,墓圹内积沙,尤其是在砖砌墓室内砌筑石椁,是西安地区较为少见的汉代墓葬形制,墓葬虽盗扰严重,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现将该墓的发掘情况作一简要报导。该墓位于工地建筑基槽的东北部,发现时基槽已下挖近7米,墓室上部已被破坏,墓道部分伸出基槽外,被建筑所压,未全部发掘。从现存情况...
日前,凤翔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唐墓被盗案件,追缴被盗文物唐代石棺床一组,墓石共 14件。经省市文物专家初步判定,这组文物为隋唐时期的石棺床构件,属国家二级文物。而墓石中特殊“火焰纹”图案的出现,也让专家们将墓主人身份锁定为一位波斯商人。 发现:墓石上刻有“火焰纹”图案 据凤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宋宗贤介绍,这 14块墓石属于石棺中的榻板和榻腿构件,均...
4月13日,陕西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在碑林博物馆召开,陕西省文物局赵荣局长、张文副局长、齐高泉副巡视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督察安全处骆希哲处长主持。会上骆希哲处长传达了全省消防工作会议精神并强调了做好全省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张建武调研员传达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消防工作实施的意见》,王金青副处长回顾和总结了全省文物系统2010年、2011年消防安全工作,齐高泉副巡视员部署安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12年打击文物犯罪“天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净化文物环境,切实维护文物安全,依法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4月12日,咸阳市公安局、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联合召开了打击文物犯罪“天鹰”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咸阳市公安文物联合执法办公室成员、各县市区公安局主管刑侦工作局长、刑警大队长文物案件侦办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文物旅游局、乾陵管理...
4月12日,国家“丝路申遗”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一行到陕西省城固县视察张骞墓申遗工作。 陈同滨女士一行在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贾强、汉中市政府副秘书长、文物旅游局局长杨明全、城固县县长陈心亮、人大副主任王丽、副县长龚野等领导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张骞墓文物保护、环境整治、陈列展示、软件资料整理等工作进展情况,陈心亮县长就城固县张骞墓申遗工作向...
中新网西安4月14日电(田进) 来自陕西省政府14日消息称,近3年来该省公安部门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367起,追缴各类文物1500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106件,三级文物101件。 据了解,陕西作为文物大省,文物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当前文物犯罪职业化、智能化的特征日益明显,犯罪分子配备有先进红外探测设备,运用“定向爆破”手段盗掘,通过QQ等网络渠道联络交易,增大了文物案件的侦破难度。...
新华网西安4月13日专电(记者许祖华)记者从陕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陕西免费开放博物馆已增至48家,位居全国前列。 据介绍,陕西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1年底,全省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65处。全省拥有各类博物馆197座,居全国首位,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6座,居全国首位。免费开放博物馆已增至48家,占文物系统管理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的40%,位居全国...
乾县锅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咸阳)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参加筑陵工程,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地处秦岭之中的镇安县境内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古山寨。专家认为,这是陕西省县域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古山寨群,其雄居险峻山巅之势在全国亦属罕见。 据介绍,陕西省镇安县境内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文物普查查明,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洞穴)构成了秦岭深山独特...
日前,凤翔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唐墓被盗案件,追缴被盗文物唐代石棺床一组,墓石共 14件。经省市文物专家初步判定,这组文物为隋唐时期的石棺床构件,属国家二级文物。而墓石中特殊“火焰纹”图案的出现,也让专家们将墓主人身份锁定为一位波斯商人。 发现:墓石上刻有“火焰纹”图案据凤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宋宗贤介绍,这 14块墓石属于石棺中的榻板和榻腿构件,均为长方形,在凤翔县境内被盗。其中 8块墓石上刻有蔓草纹,剩...
为迎接第16届“西洽会”的隆重举行,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家族的荣耀——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获奖项目特展”于2012年4月5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隆重开幕。 展览通过展示陕西省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两个项目——“陕西蓝田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园”、“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的约130件(组)文物精品,反映我省2011年...
子长县位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宋时,这里曾是西夏与金人激烈争夺的战场。因此,自古就有“西塞要径”、“边陲咽喉”之美称。一九三五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瓦窑堡,这里成了党中央所在地,“红都”瓦窑堡由此而得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仅保留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