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峰峰矿区冀南鼓乐(杨家鼓)、六合拳(杨门六合拳)、红拳3个非遗项目入选。 截至目前,该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苇子灯阵两项,省级代表性项目的王看烟火灯地、梅花拳、杨家鼓、六合拳、红拳5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10项。去年10月至今,该区新增省级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代表性项目7项,区级代表性项目13项,有效保护、传承和弘...
为了保护“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牡丹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立法了。 昨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洛阳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项目58个、市级项目135个、县级项目1057个。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振宇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像“东关双龙”“河洛大鼓”等过去十分流行的传统非遗活动,在现代生活中...
记者日前从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获悉,该区正加大力度抢救和保护素有戏剧界活化石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 。 阳宗小屯村的关索戏,是以三国英雄五虎上将关羽的三儿子,关索为主角而展开,正面歌颂三国时期蜀国英雄人物的“傩面戏”。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独立的戏种,被戏剧界、史学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11月6日,临武县水东镇油湾村热闹非凡,来自国家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等100余名专家学者正在村里观看临武非物质文化遗产——油湾傩戏展演,尽享眼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临武县在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中,认真贯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文件精神,按照注重本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和保护性为主,抢救第一、综合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广泛传承...
目前,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正在公示,梧州市申报的6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个类别,全区共有139个项目列入推荐名单。防城港市入选的6个项目是:藤县申报的藤县八音、杖头木偶戏,苍梧县申报的抢花炮习俗、木犀舞、采茶戏,万秀区申报的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根据有关规定,自治区级...
11月7日,笔者见到宣恩县李家河镇高桥村五组的龙如庭老人,仍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前不久参加宣恩县首届稻草人艺术节打草鞋比赛的情况。 近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自2005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构、开展全县“文化遗产”普查、抢救与整理,组织“文化遗产”展演和宣传等措施,卓有成效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截至目前,已有《宣恩薅草锣鼓》《...
廛溪学校已改成了侨捐学校再利用的展示馆。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摄 在江门白沙镇冲泮村委会,有间已有80多年历史的侨捐学校——冲泮学校。 1929年,陈氏宗族华侨和乡亲筹集资金,动工兴建了谟翁陈公祠,一方面用以纪念先人,另一方面让氏族子弟有个舒适的上学场所,这就是后来的冲泮学校。1991年停止办学后,冲泮学校曾被用作村委会办公场所,也被用作过老人活动中心,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精彩、最生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群众,被人民群众所喜爱。山西则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是璀璨华夏文明的“摇篮”,其间藏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贝可谓数不胜数。目前,山西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6项。 一眨眼,于2006年12月成立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满十周岁。 近日,在对该中心主任赵中悦进行访问之时,他向记...
近日,从临汾市文化局获悉,由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的《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临汾文化立市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临汾市非遗保护成果在国内和全省的影响日益增强。图典收录了当地涉及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1项,以14万字和600余幅图片生动翔实地诠释和展现了最早中国尧都——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和广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一种稀缺的人类文化遗存资源,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些非遗可以形成文化产业资本、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从而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从国际经验看,单靠政府投入保护非遗是不可能的,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机制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开发,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市场操作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了“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良性循环。 上...
28日上午, “乐乡传奇——大型音乐节目《乐乡传奇》暨湖北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 ”在武汉音乐学院内湖北音乐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陈列展记录了中国大地18个地区的非物质遗产和音乐文化精华,并以广播节目、在线视频和实物展览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展现中国音乐之乡的神采。 据悉,本次《聆听乡音——大型音乐节目〈乐乡传奇〉暨湖北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由“荆歌楚舞”和“神州乐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
日前,第六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高峰论坛在深州举行,来自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形意拳大师、流派代表人和武术爱好者参加了论坛。 据了解,深州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的发源地,全国武术之乡。此次论坛旨在研究、挖掘、整理形意拳文化精髓,推动形意拳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参会人员还就该县即将进行的拍摄弘扬形意拳文化的电影《神拳》、电视纪录片《中国形意拳...
10月28日,何克风在工作室内展示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今年53岁的何克风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何克风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源于对莫高窟壁画的热爱,她自小开始学习绘画,临摹壁画中的飞天、佛陀等形象。后来在奶奶的影响下,何克风学会了剪纸并自创性地将莫高窟壁画通过剪纸的形式再现出来。她创作的《莫高神韵》等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新华社照片
山西《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正式出版,全书内容翔实,历史厚重、图文并茂,是一部融学术性、文献性于一体的重要典籍。该名录图典的出版,对临汾市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播、普及和影响力的扩大,对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合理开发利用,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伏羲画卦、女娲造人、唐尧建国、钦定历法、推广水井、大禹治水……一系列上古传说均与临汾盆地的“平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能够让社会...
传统工艺青年人才论坛29日在苏州开幕。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并作了题为《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的发言,指出“非遗不是文物,也不是什么活态的文物”。 项兆伦指出,要准确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简称《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下简称《非遗法》),客观认识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状况。非遗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