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刊载于2013年第二期《艺术财经》(拍卖史话连载) 季涛[微博] 1996年6月30日,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以880万元拍卖成交了一幅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所作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手卷。这幅作品的出现和成功拍卖吸引了国内外书画收藏界的十分关注,同时又勾起了人们对历史上的两幅《富春山居图》传奇经历的回忆。 杭州南面的富春江,两岸...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4月18日正式开馆,19日起对公众售票开放。王琳琳摄 上海自然博物馆,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的“上海博物院”与“徐家汇自然博物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200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迁建计划。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呈现大自然的...
师悦菊曾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组长赴上海工作 师悦菊(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组织太原的普查队员练兵 今年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关键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文物普查验收工作在我省进行得如火如荼,师悦菊每天也忙得不亦乐乎。她是山西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信息部主任、研究员,时任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专家组组长。师悦菊曾3次参加全国文物普查,两次担任山西省文物普查办副主任、专家...
《新中国邮票上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一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3月正式向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书城和网上书店出版发行,国内首本由集邮家与建筑学者首度跨界联袂合作的集邮图书诞生了。 此书的第一位作者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常务理事、北京华夏专题邮会副会长,“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集邮展览总征集员,我国知名集邮家冯舒拉先生;另一位作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
郑燮《竹石图》、高翔《弹指阁图》、李葂《墨荷图》……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的73件“扬州八怪”珍贵文物,16日在扬州博物馆亮相。联展将持续到5月18日,免费对外开放。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称扬州画派。无论对于扬州还是全国来说,“八怪”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博物馆特邀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近期,关于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事件再现:福建被盗“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像亮相匈牙利、法国枫丹白露城堡的中国文物被盗等。就在2012年4月,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和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也连续发生珍贵中国文物失窃案件。 此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再次引发热议之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丛书第一卷,并由此勾勒出中国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线图。 数次流失浪潮164万件中...
残碑 碑文 碑首 唐碑首 近日,在礼泉县黄埔村出土了清代“□公坟世系图”碑,青石质,碑体残高89厘米,宽61厘米,厚15厘米。碑首两边分别用楷书写出较大“左”“右”两字,其余字迹较为模糊,难以通读。 该碑尤为突出的为碑首部分:雕刻图案,上有双鹤、祥云、太阳、水纹等图样。双鹤展翅奋飞,长嘴微张,做引颈长鸣状;两腿后伸,爪子勾起,爪心朝上。整个构图及刻工不但立体感强,而且精美生动...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这是一幅历史画。它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多英略”的领袖。贞观八年(634年),他遣使臣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
《明皇幸蜀图》。图片来源网络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是一幅古代名画,其内容被认为是描绘唐明皇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带领随从穿行于蜀中崇山峻岭的情景。然而此画命名却很值得商榷,明皇幸蜀的史实发生在秋季,但从画面上桃花和柞树叶来看,此画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致。笔者认为,这幅经典名作的命名存在讹误,《明皇幸蜀图》实无关幸蜀事。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被并称为唐代画坛...
程十发的《五谷丰登图》 1961年,海派大师程十发应上海科教制片厂之邀,为电影《任伯年的绘画》担任顾问。影片展示了多幅具有阶段意义、思想高度和代表价值的任氏精品,其中一幅《五谷丰登图》(如图)即是程十发步鲸楼所藏。 “五谷丰登”是中国民间绘画中传统的吉祥题材。常见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直接绘黍、稷、稻、麦、豆或果蔬,时而点缀以花鸟;其二,绘两童子,一手持净瓶,内盛谷穗,一挑灯...
中华文明具有典型的农耕社会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农耕在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耕”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它的偏旁是一种农具,叫“耒”,右边是一个“井”字。中国人对“井”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井代表生存环境,离开家乡就叫“背井离乡”。 农耕民族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一边的春种秋收,所有的概念都是轮回的。游牧民族由于要不断流动迁徙,不需要回过头去看原来...
青玉福寿如意(Sapphireruyiofpatternsindicatingauspiciousnessandlongevity清高6.7、长51.5、宽12.8厘米传世品青色。如意头呈花瓣形,曲柄,双螭尾。头、柄分别雕刻蝙蝠、云纹、菊花、葡萄等。)(新疆博物馆供图) 2001年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玉器、湖北省博物馆建馆之初由故宫调拨的清代宫廷玉器、以及部分收藏于民间的玉器珍品将于...
清代梅庚《敬亭棹歌图》 诗书画相得益彰共生辉 ——清梅庚《敬亭棹歌图》赏读 安徽 李晖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市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名讳,更今名。山体绵亘百余里,有大小峰峦60余座,主峰高317米。按其大,大不过黄山;按其高,高不如九华;按其峻,峻不比天柱。但自南齐著名文学家谢?任宣城太守时,曾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秋莲图》 说到荷塘风情,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赋予了荷塘多少盎然生趣。然而,秋天的荷塘较之夏天并不逊色多少,虽然荷叶在瑟瑟的秋风中肃杀枯黄,鲜艳的荷花在秋日的夕阳中花瓣落尽,但枯卷的荷叶上经脉分明,仿佛在展示一种生命的历程,那更具艺术张力的丰姿造型,是秋日最生动的荷塘情趣。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而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笔下,就成了一幅笔法苍润...
谢环《杏园雅集图》手卷(图1),为绢本,设色,纵37、长401厘米;绘于明代正统二年(1437),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聚会的历史画面,画法工细,衣纹挺拔,色彩鲜艳,是一幅具有肖像性质的雅集图;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该卷卷首题“杏园雅集”四字(图2),纵37、横113厘米,故名。卷后保存有当时雅集者杨士奇分书《杏园雅集图序》;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