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投资2.9亿元建设的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完成布展,开门迎客。大足石刻博物馆占地约100亩,收藏文物400余件,馆内所陈列展品以可移动石质文物居多,其中包含历代墓葬出土文物以及旧馆精品收藏。
现在到了夏天,大家都会用电扇、空调。而扇子更多是被收藏的对象。 眼下,在西湖博物馆,“海上藏珍——舟山博物馆馆藏扇面册页展”正在展出。此次展出的有100多幅扇面,有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展览将持续到8月10日。 这次展览在西湖博物馆一楼。沿着地下一楼的楼梯走上去,第一眼可能就会被走廊外墙惊艳。 这一整面墙上,展示了40幅扇面,都是色彩鲜艳的花,荷花、菊花、百合、山茶花、桃花…...
入清以后,龙纹形象还离不开明末的遗风。例如,顺治云龙纹花瓶,龙为张牙舞爪,头细圆,上下颚长,上颚突起,如意状鼻,鼻翼两侧对称的长须向前起舞,头毛成蓬向上竖。但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紧紧相靠,而是距离较大,向鸡爪形状发展。故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 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时期,龙纹以新的形象出现。这时的龙首变化很大,过去长长的“猪嘴”缩了,显得下颚比上颚长。康熙时...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已;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
6月13日,“余姚市文物维修工程实施成果图片展”在余姚博物馆龙山广场优雅亮相。 本次展览遴选出了90幅照片,由40块图文并茂的展板组成。我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达200余处,在政府的重视下每年都安排一定文物保护经费实施文物的修缮。近10年来,共投入资金累计超过3.5亿元,前后对王阳明故居、中天阁、浙东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旧址、泗门谢氏宗祠、蒋梦麟故居、汇源典当行等8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点)实...
自唐朝起,宁波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一环。早在唐朝,来自日本、朝鲜半岛的货船想进入中国,必须要在明州港“验明正身”允许放行后,才能将货物四散到各地。一直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允许东南亚货船进港的唯一合法港口。 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在那些年代,以宁波为枢纽的海上航线,辐射至整个东亚海域。国外货船进入明州港后,需要去哪些地方办手续?昨天,宁波首份“海丝”遗址手绘地图在海曙出炉,图上绘出...
在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12日上午,《影数“海丝”——汕头对外贸易历程展》在汕头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汕头海关与汕头市文广新局联合举办,展期预计2个月。 汕头海关关长王炜,市领导李耿坚,汕头海关领导许立鸣、吕文龙、王彬、符平,以及汕头海关280位关员,口岸联检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参观了展览(见图)。 为配合汕头市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力汕头“海...
东门口的宁波二百边上,有条波斯巷,这一巷名很有历史渊源:据《宁波港史》记载,北宋时,西亚的波斯商人经常来宁波做生意,当时的政府专门在波斯商人聚居地设置了一个“波斯馆”。波斯巷因此得名。这一点,恐怕很多宁波人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有地图为您“指点迷津”了。昨天上午,海曙区发布全市首张“海丝”遗产手绘文化地图,市民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海曙发布”上看到。地图上,标注了20多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点。...
济州岛泰迪熊博物馆,用泰迪熊展示济州岛古时居民生活场景。宋效明摄 如果说“韩流”代表是一种文化符号,那么在济州岛,也有一种潮流被看做是时尚,那就是久负盛名的济州岛特色博物馆。因为有世界上相对人口密度比例最高的博物馆数量,人们也把济州岛亲切地称作“博物馆之岛”。 济州岛的陆地面积仅为海南的5%,目前却拥有100多间各式各样博物馆,密集的博物馆分布在岛上四面八方,尤以南部西归浦市居多,博...
昨日本报报道了榆中青城镇发现岩画一事。据甘肃岩画研究专家令平初步分析,青城岩画属于白银岩画圈,其中由抽象同心圆组成一组图案比较少见,这些岩画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甘肃华夏史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令平专门研究岩画,他是《考古中国网》专栏作者,几年前刚刚出版了《中国史前文明》一书。令平看了青城镇的岩画照片资料后说,青城岩画当为古代岩画,所在地区正好在白银岩画圈之内。白银是我省发现岩画较多、较为集中的地区,...
昨天,“嘉兴古桥保护成果图片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遴选出33座古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嘉兴古桥保护现状,体现嘉兴古桥修整风貌。 千百年来,水乡嘉兴的许多古镇、村庄因桥得名,与桥相生相伴。据统计,嘉兴现存古桥1042座,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4座,文物保护点117座。镌刻着吴越文化烙印的国界桥、见证了洪合镇泰石村历史的泰石桥、横跨京杭大运河的长虹桥等,这些从明代延续至今、分布在乡村...
出土清代祭台图文 祭台图案 祭台图案涂料依然鲜亮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泸溪县浦市古镇,当地文物部门在对古镇名胜古迹——万寿宫修缮过程中,发现了一清朝乾隆年间的祭台及石碑,距今至少230年以上,这对当地历史及商贸文化特别是涂料的研究,都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6月9日,在石碑出土现场——泸溪县浦市古镇万寿宫,笔者看到,经清理后坚定该碑长42厘米、宽26厘米、厚8厘米,石碑上刻有“皇清乾隆五...
6月10日,“嘉兴古桥保护成果图片展”在嘉兴博物馆优雅亮相。嘉兴现存古桥共1042座,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4座,文物保护点117座,本次展览共遴选出33座古桥,展示嘉兴古桥保护现状,体现嘉兴古桥新风貌。该展将持续至6月底,是嘉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 千百年来,水乡嘉兴的许多古镇、村庄因桥得名,与桥相生相伴。镌刻着吴越文化烙印的国界桥、呈八字形联体而建的三步两爿桥、七孔梁式桥鱼池汇桥、...
6月10日下午,市档案馆一楼大厅里,不少市民在观看“台州馆藏珍档图片展”。6月9日是第三个“国际档案日”,市档案馆联合各县(市、区)档案馆举办“台州馆藏珍档图片展”,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馆藏档案,了解台州的历史文化。 此次展览汇聚了各档案馆的馆藏珍品,有民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名人手迹等。据了解,这次“台州馆藏珍档图片展”将持续到本月19日结束,随后将在全市9个县(市、区)巡回展。
磁州窑传承千余年,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装饰和近代青花、五彩装饰,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古磁州地区早至北朝时期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并具有相当规模。该地区以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湾漳大墓以及北齐高润墓为代表的一些北朝墓葬中均有青瓷出土,这些青瓷与调查发掘的当地北朝瓷窑相一致。此时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漳河和滏阳河沿岸,如贾壁窑、临水窑,以及新发现的曹村窑。 到了宋代,观台窑兴盛起来,具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