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建川博物馆聚落之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纲担当建筑设计,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该馆的陈列设计由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亲自完成。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共30多个展厅,收藏5万余件地震藏品 “震撼5.12-6.12日记”将地震后一个月每一天的图片、实物、感人语录、诗歌作品等以日记的形式展现。用地震废墟中清理出来的建筑构件和...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耀眼的美术创造,是中华民族长期的骄傲。红色年代瓷器(1950—1980)是中华瓷器历史长藤上依序而结成的一个成果,是一个红色而又灿烂的成果。本馆将苦心收藏的红色年代瓷器集中陈列,以数千件瓷器画面链接成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红色年代瓷器独具的气质,是历史风范、革命岁月和心灵体验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凝聚。回忆过去,无异于再...
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桔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是游客参观的第一站。它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青纱帐场景复原或实景景观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聚落)是大邑县安仁镇500亩土地上兴建的民营性质的博物馆,是樊建川行生坚持二十余年收藏的辛勤结晶。馆藏主要分为抗战文物、“文革”艺术品、民间百年风情三大系列,现有藏品一百五十余万件。二十多个分馆分部由中外著名建筑设计高手激情设计。现已经完成征地和设计工作,开始动工修建。 抗战博物馆共有八个分馆:共产党抗日军队博物馆、国民党抗日军队博物馆、川军抗战博物馆、...
久闻樊建川和他的抗战博物馆的大名,但亲眼目睹之后才发现,他的收藏已经远远超出了抗战文物的范畴,扩展到了地震、民俗、红色文物等诸多领域,建川博物馆也已经形成一个占地500亩的博物馆聚落。“刚开始我是想叫建川博物馆超市的,但是遭到员工们的一致反对,说这个名字不好听,所以现在的正式名称是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馆长、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建川笑着说。四大博物馆系列让...
2010年启动的东黑沟(石人子沟)大型游牧民族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田野考古工作同时开展了现场文物保护、航空数码地形测绘、陶器、玉石器、金属器制作技术、产地、残留物分析、古人类食性分析等多个项目。发掘工作主要包括石人子沟山坡上、下两个工作面,上部工作面选择性发掘了高台以南山梁上的5座小型墓葬;下部工作面发掘了1座直径20多米的大型墓葬和周围的3座居址、1座墓葬祭祀堆和墓葬以北大型石结构建筑遗址北...
区域(region)一词是利用其通常的地理学含义,或者是地貌性质的区域,或者更常见的是指行为区域。一般来说,地理区域都是相当大的地方。一片流域盆地、一条沿海平原、一座山脉都是地貌性区域的典型。行为区域通常是指互动的一群聚落或中心点位形成的一个聚合的社会整体。它包含多个社群以及一个或多个政治上自治的社会。经济方面,它绝大部分是自给自足的,人口上大体自成一体。在经典地理学中,区域包含了多个中心点位(c...
引论 发现区域聚落形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也是令人振奋、挑战智慧的工作。区域考古学看来总是会产生新的、始料未及的洞见,它具有持久的价值,并对不同规模的其他研究是基础性的,而且它也是(或者说应该是)遗产保护的根本所在。 本文的目标意在改善对区域文化系统人类考古学研究的质量。在过去十年里,考古学家获得了有益的成果并提出许多问题。在这篇综述性的文章里包含了对新研究的许多建议。结尾部分有一些对设计区域项...
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重要文化遗存“全岗聚落大型遗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淹没区淅川县盛湾镇被发现,目前已出土一批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发掘出汉代房址20多间。 “全岗聚落大型遗址”位于盛湾镇河扒村北靠近河边的台地上,东南距全寨子汉墓群约1000米,东北距下王岗遗址约800米,南边紧邻护堤坝,西边为库区落差耕地,北边为丹江河,分布面积约...
据调查,截至2009年底,四川地区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民办博物馆达29家,占全省132家博物馆的21%,其中,成都市区域内民办博物馆总数达27家,数量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52%,超过该市国有博物馆的数量。 四川为何会形成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各领半边天的格局?四川民办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民办博物馆。 曾有人戏称,民办博物馆是“没妈的孩...
7月7日,工作人员在全岗聚落大型遗址现场发掘。 清理陶器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雕砖墓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淹没区,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发现全岗聚落大型遗址。目前,已出土一批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责任编辑:孙丹)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一、课题的缘起、背景与设计思路 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在山西垣曲的工作接近尾声,适逢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时任馆长的朱凤瀚先生提出考古部应在晋南地区继续做些工作,探索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的课题。经过一番准备和规划,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成立)田野考古部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共同开展“...
我国系统的环境考古工作始于上一世纪60年代的蓝田猿人综合研究,到如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5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的考古学家历来就重视对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了解,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很早就开始利用出土的动物化石来分析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他依据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分析,对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后来随着孢粉学的诞生,利用孢子花粉重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