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音乐 地区: 中央 编号: Ⅱ-34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以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
时间: 2006 类别: 民间文学 地区: 中央 内蒙古自治区 四川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 Ⅰ-27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贵州省 编号: Ⅹ-70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 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Ⅹ-69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江永县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的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 江永女书是...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68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编号: Ⅹ-67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瑶族服饰在广西瑶族服饰中特色非常突出,分男装和女装。男装又分盛装和便衣,其服饰图案,鸡仔花是主要纹饰,均见于男女服装,体现出对鸡的崇敬。 南丹瑶族男子便衣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裤子则用白布做成,长度...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编号: Ⅹ-66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麦赛海袜、准白、礼拜帽、盖头等。 坎肩的原料为布、绸、绢、麻等,有夹、棉、单等多种,冬夏均可穿用,可作内衣,也可作外衣,便于挽袖子洗小净、干活,且不易受凉。 戴斯达尔是波斯语,意为缠头巾,它源于伊斯兰教...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云南省 编号: Ⅹ-65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保山市 昌宁苗族服饰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街乡的苗族村寨。其原料主要为当地生产的火麻土布。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在麻布缝制成的衣裙上缝出各种图案,抒写出自己的梦想与渴望。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福建省 编号: Ⅹ-64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惠安县 惠安女服饰是流传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惠安县的一种独特的妇女服饰。它源于百越文化,又融会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和传承而顽强地保留下来。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代,至宋代渐趋成熟。清初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江苏省 编号: Ⅹ-63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在乌黑的头发、...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62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楹联学会 楹联习俗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编号: Ⅹ-61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著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河北省 编号: Ⅹ-60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安国市 安国市为保定市辖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祭拜东汉光武帝刘秀二十八大将之一的丕彤(字伟君)。自南宋咸淳年间始,安国药市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庙会有“春五秋七”之说,即春庙五个月,秋庙七个月,经年不断。春庙的正期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传说这天为药王生日...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山东省 编号: Ⅹ-59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惠民县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据民间传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为胡集书会的“偏节”,十五为“正节”。每逢书会,艺人们于十...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河南省 编号: Ⅹ-58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宝丰县 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交易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书会正日。书会在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届时来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此,说书亮艺,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