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带领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深入我市考察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副市长陈竹琴陪同调研。 宋新潮先后到万荣县东岳庙飞云楼、里望乡里望村和上井村的戏台原址、后土祠等地调研考察。在认真调研并听取万荣县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情况介绍后,宋新潮对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中,各级政府、文物部门要将“留住乡愁”这一理念贯穿其中,注重...
【内容提要】 宋朝统治者在平息以民变为主的“内患”时,虽然也剿、抚并用,但与前代相比,却更多地采取以招安为主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这种策略在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的过程中都有充分表现。宋朝政府对民变采取这一较为和平的策略,理由有三:一是军事力量不足,州郡兵力尤为空虚,经常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宋代士大夫深受“仁政”思想影响,对部分民变怀有一定的同情,容易倾向于用和平手段平息;三...
纵25.8厘米,横26.1厘米。 绢本,设色。 图中绘腊梅一枝穿插于郁郁常青的柏枝间,两只山雀一前一后顾盼有情地鸣于枝头。右下角款署 “御笔”及“天下一人”,在“御笔”二字上钤朱文“御书”印。左下角钤有 “于腾私印”。 此画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交叠生长的柏稍与腊梅,梅枝上一对山雀相视而鸣,白梅点缀其间,春意微露。山雀的眼睛以生漆点绘,神采奕奕。这是赵佶擅长的点睛之法。画面右下角...
一是釉质的差异。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
郊坛官窑,即是“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但是由于后人对《坦斋笔衡》关于官窑记载的误解,陶瓷研究者一般把“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划分成含有3个窑口的广义概念,即指“忭京官窑”、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长期以来,不少中外学者对此种划分的科学性颇有质疑。因为此种分法是与宫中藏品相矛盾,无法与实物相印证。如“汴京官窑”窑址已为黄水淹没,成为历史悬案,故何为汴京官窑器也就无从探究,至于修内司官窑又因缺少窑...
近年来,对宋代官窑的研究,由于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遗址陆续发现而有了较大的进展。对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研究,因缺乏窑址印证与古文献核实而众说纷纭。因此,对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及产品特征的认识,也就含混不清了。 北宋的“汴京官窑”与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窑址虽然均未发现,但两者是不同的。关于修内司官窑的产地、时代、沿革及其器物的特征,在《坦斋笔衡》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此书还指出郊坛新窑与旧窑...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拜读贵刊有关《宋汝瓷的特征与辨识》一文,极有启发和教益,也很有感触。今特将鄙人曾经经手的宋汝窑古瓷补记如下,以求教于诸同好与方家。 一、关于胎色和釉色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汝窑古瓷的断面来看,绝大多数的胎色均为灰白的香灰色,同时也有偏黄的泥土色和偏褐、甚至偏黑的胎色。值得关注的是胎色为香灰色的汝瓷一般制作都比较精良,其他胎色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粗放。那么,这究竟是因为制作目的的不同,还是因...
据说有人曾统计过宋哥窑传世品的存世量大约在300件以上,比汝窑器的存世量大约要多3倍左右。这300多件传世哥窑器是根据什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确定的,我们不可能件件均知、一一都明。我们认为,要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宋代哥窑器传世品,起码应当具备下述种种特征。 首先,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
明初洪武时期,曹昭根据自己收藏玉器古物的经验,写了一本指导人们进行玉器古物收藏与识别的书籍,取名《格古要论》,书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了书画、版本、器物、用具等多方面知识,其中有关玉器的内容占有相当的位置,玉材的档次、玉器的名称、用法都有谈及,同时也讲到了古玉的沁色,主要是关于血沁及土沁方面的内容。“有红如血者谓之血玉,古人又谓之尸古,最佳。”也就是说曾经人葬,又同尸体相关,在埋藏过程中受到尸血侵蚀而...
宋代是玉石发展的重要阶段,宋朝玉石承袭两宋画风,通常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由唐玉偏重工艺性、雕塑性向宋朝玉石偏重绘画性、艺术性的转变。此时的皇家用玉品种丰富多样,佩饰类有玉束带、玉佩,用具有玉辂,玉磬,礼器有玉圭、玉册等等。内廷专设有玉作,玉料由西域诸国进贡。 两宋及其同期或稍后的辽金玉文化去除了隋唐五代繁杂的外来文化因素,又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玉文化的市庶化、...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字体博大雄浑,形成以“筋”为主的“颜”风格,素有“颜筋”之称。他的字粗壮而不笨拙、刚毅而不呆板,备受后人赞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颜真卿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宋璟...
宋徽宗赵佶注定是要扬名在人类的两个不同领域——古往今来皇帝中唯有他的书画最好、今来古往画家中也唯有他的官做的最大。 寥寥调侃之语作为开篇不免显得有失庄重。但赵佶生在帝王之家何尝不是一个具有很大讽刺意味的事情呢?他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都本应该是一条能成为游泳健将的鱼,但造化弄人却生在了鸟巢被安上了一双期待展翅翱翔、但又飞不起来的翅膀,最后却是苦了那双渴望大海的眼睛。 对诗人来说,言为...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他虽然昏庸,但在书画界却留下了许多轶事,在发展美术事业方面,他的成就和贡献不容忽视。 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的青睐,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
清代的私塾学堂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倪方六,原题为:《古代孩子上学晚小学也分“快慢班”》 又到秋季入学时。好多学龄孩子进入了人生的学习旅程,成为一名小学生。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那么,古代的孩子几岁入学?学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怎么考试?如何评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哪些手段? 1.古人几岁开始上学 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