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日,由大连现代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将在现代博物馆与市民见面。观众可以跟着文物来一次“穿越”之旅,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辉煌。这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首次来到东北地区展出。 1972年至1974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部马王堆先后发掘的三座西汉墓,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髹漆业的鼎盛发展;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
近日,青岛市考古所和胶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了一条呈西北方向的疑似大壕沟,经过考古人员推测,这条壕沟所处的位置极可能是北宋板桥镇遗址具体西侧方位。“这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一旦能够认定,它的意义非常大,为研究板桥镇遗址具体面积提供了重要依据。”胶州博物馆馆长王磊说。 虽然还未最终确定,但这条壕沟的发现,也让胶州板桥镇遗址再次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作为一个千年前的港口,通过之前的考古发掘,...
近日,为期三个月的“盛世佛光——汶上县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圆满落幕,此次展出的佛教文物全部安全、顺利返回。展览举办期间,来自“佛都”汶上的珍贵佛教文物大放异彩,不仅为观众游客带来一次文化盛宴,而且搭建了汶上文化旅游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共吸引上万人次前来参观体验、祈求祥和。 2014年,适逢济宁市汶上县宝相寺塔地宫佛教文物出土二十周年,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佛牙、舍利、金棺银...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主要有吐鲁番盆地的苏贝希墓地、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察吾乎墓地、群巴克墓地、库车友谊路砖石墓,西部天山的下坂地墓地、香宝宝墓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扎滚鲁克墓群、尼雅汉晋墓群、山普拉墓地、伊玛目·木沙·喀孜木麻扎墓群,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小河墓地、古墓沟墓地、罗布泊西北汉晋墓群、营盘墓地等。这些墓葬相隔较远,但墓葬文化大都...
日前,一块明代名人湛若水的草书石碑在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村潮水山出土,这是首块在广东境内发现的湛若水碑文,对研究湛若水文化及英德历史极具史料价值。 这块石碑是当地群众发现的。碑体通高190厘米、宽86.8厘米、厚15厘米。碑文上书“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等字。碑石刻于明嘉靖丙申年,即公元1536年。其时湛若水暮途穷游潮水山灵泉,草书一首《过清溪》,之后刻在碑上。研究人员表示,石碑发现地应是湛...
图1在考古现场被发现的一段墙垣 图3一块有文字的断砖 图2出土的宋代筒瓦 遵义市城郊的中桥考古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古代遗址,并发掘出部分宋明时期的建筑构件。该遗址,很有可能是播州土司的家庙。 该处遗址位于遵义市中桥水库淹没区内,原是民宅聚集的小村落,小地名称“新场”。去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附近发掘杨价、杨铿墓时,在拆除房屋后的废墟下发现了可...
在考古现场被发现的一段墙垣 图1 出土的宋代筒瓦 图2 一块有文字的断砖 图3 遵义市城郊的中桥考古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古代遗址,并发掘出部分宋明时期的建筑构件。该遗址,很有可能是播州土司的家庙。 该处遗址位于遵义市中桥水库淹没区内,原是民宅聚集的小村落,小地名称“新场”。去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附近发掘杨价、杨铿墓时,在拆除房屋后的废墟下发现...
遵义市城郊的中桥考古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古代遗址,并发掘出部分宋明时期的建筑构件。该遗址,很有可能是播州土司的家庙。 该处遗址位于遵义市中桥水库淹没区内,原是民宅聚集的小村落,小地名称“新场”。去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附近发掘杨价、杨铿墓时,在拆除房屋后的废墟下发现了可疑物品,并进行了小规模试掘,曾出土部分文物。专家认为,去年试掘中的发现,说明该处遗址比较重要,...
7月份开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陈伟和考古队员开始对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对城址的北城墙进行了解剖,“在城址北墙中部发现一条南北向古道路,古道路的年代及与城址的关系正在进一步发掘确认。”陈伟说,虽然这次发掘的面积不大,但出土的文物很有考古价值。 “此次发掘中,在城墙边发现战国瓮棺葬说明这块地方有可能是高郭侯国一处墓葬区...
近日,为期三个月的“盛世佛光——汶上县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圆满落幕,此次展出的佛教文物全部安全、顺利返回。展览举办期间,来自“佛都”汶上的珍贵佛教文物大放异彩,不仅为观众游客带来一次文化盛宴,而且搭建了汶上文化旅游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共吸引上万人次前来参观体验、祈求祥和。 2014年,适逢汶上县宝相寺塔地宫佛教文物出土二十周年,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佛牙、舍利、金棺银椁、跪...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一枚出土的铜镞。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考古现场开展挖掘清理工作。记者牟宇摄 日前,河北省文物部门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出土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纺轮、铜镞、甑等可辨文物,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据考古队员介绍,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出土文物...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一枚出土的铜镞。 日前,河北省文物部门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出土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纺轮、铜镞、甑等可辨文物,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据考古队员介绍,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出土文物数量还将继续增加。据了解,高郭侯国国都遗址是一座战国至西汉时期使用的城址,2008年建设大...
记者1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洛川县一苹果园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一处,初步判断为唐墓。当地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有灰陶罐、铜带饰等器物,还有彩绘泥俑和漆器,已全部残碎。 据了解,该墓位于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附近。墓顶距现存的地面高约2米,墓葬结构为长方形穹窿顶砖室墓,单层绳纹灰砖砌成,墓室东西长2.6米、宽2.2米、高1.7米;墓室底部用绳纹灰砖平铺面。 墓砖为绳纹灰砖,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