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4日,本报A06版以《车上的朱砂,两千多年后依然鲜艳》为题,报道洛阳伊川徐阳墓地考古新发现。5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全国各地文物考古界“大腕”汇聚洛阳,对这一新发现进行论证,并就现场墓葬出水等“难题”集思广益。 【论证】陆浑戎与历史事件“问鼎中原”有关 12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研究员刘庆柱、副所长白云翔、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2015年11月27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了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郭引强研究员、原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研究员、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继刚副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吴涛副教授、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余力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刚刚草拟的《洛阳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工作规划》进行了专题讨论。考古院院长史家珍研究员、书记周立研究员...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瀍河回族区新街433号,是一座以展示洛阳地区民俗风情、弘扬河洛文化为主旨的专题博物馆。目前下辖三个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和洛阳老子纪念馆,第四个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 该馆依托清代古建筑群潞泽会馆而建,为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长治)、泽州府(今山西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是晋商文化的产物;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建筑面...
现场考古人员对车马坑进行发掘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正在发掘中的考古现场,有车马坑,还有墓葬。几名考古人员正在忙碌着,在车马坑中,记者看到已经清理出来的随葬车辆,车轮清晰可见,车座上的几处朱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依然鲜艳。在车马坑的一角,有马头骨、马蹄骨等。 宁静的小村庄下,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考古人员为啥会将目光锁定在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向记者介绍了背后的故事。...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伊河支流顺阳河中游两岸台地上。自2009年以来,徐阳村周围陆续发现盗墓活动。 2013年9月-2014年6月,市考古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被盗掘墓葬2座,其中一座实为陪葬车马坑(2013LYXK1)。车马坑口长7.55米,宽5.95米,深2.8米。随葬车6辆,马13匹,车马坑东北角还发现随葬大量牛羊头蹄等。 抢救性发掘期间我们在徐阳村周围调查发现土坑墓...
2015年11月28日下午,由洛阳市文物局社教专业委员会举办、天子驾六博物馆协办的志愿者培训月第二期在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第二期培训有幸请到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洛阳匾额博物馆馆长、洛阳老子纪念馆馆长,文博研究员王支援做题为《洛阳发现的瓷器标本及窑口研究》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王支援结合自己三十几年来,对洛阳遗址中出土的瓷器标本的搜集和研究,向大家讲述了洛阳各个时期瓷器的类别、产地、艺术特征及烧...
一座在地底沉睡了近3000年的东周王陵遗址,经过考古专家半个多世纪的寻找,近日在河南洛阳重见天日,使多年来我国史学界一直悬而未决的东周王陵的具体方位得以确定。 前天(3月15日)的洛阳,雪飞雨密,气温很低。 当记者再次赶到车马坑遗址时,考古工作尚在继续。据在场的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股股长曹岳森介绍,整个车马坑清理完毕,估计还要10天左右。 车马坑被一个三四米高的大棚子包裹着,近日发现的文物就...
洛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我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传承人48名,市级传承人136名,县级传承人350余名。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进行非遗普查和资料采集,建立非遗档案室、实物展厅和数据库。二是完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这句诗中的釜到底长啥样?18日,伊滨区诸葛镇的梁先生将一个锈铁罐送到了市文物局。经专家鉴定,这个锈铁罐其实是一个汉代的铁釜。 挖出的锈铁罐,被随手扔一边 梁先生是一个施工队的负责人。今年9月,在伊滨区诸葛镇铺设热力管道时,梁先生带着施工队开挖路面。 9月底的一天,梁先生正指挥挖掘机在玄奘路与伊洛大道交叉口附近施工。挖掘机挖到2米深左右时,土里滚出来一个大土块。...
昨日,在凯迈(洛阳)航空防护装备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对一批新型智能保护文物箱进行验收调试。 该型文物箱是国内首款达到气密航空防护等级的民用智能精密包装产品,箱体上安装有智能集成检测仪器,用高压洁净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可对箱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强实行实时监控,为珍贵文物提供安全的微环境。
昨日,洛阳紫砂与书法创作主题研讨会在新安县张钫纪念馆举行,众多书法家、紫砂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市如何依托深厚书法底蕴,发展紫砂艺术品。 研讨会上,洛阳紫砂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张逸人介绍,洛阳制作紫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经过检测,发现澄泥砚的成分和紫砂非常接近。”张逸人说。 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原副主任陈春思认为,我市发展紫砂艺术品产业拥有许多优势。“紫砂艺术自古就和书法艺术密...
铅鸟 绳索蟠螭纹铜罍 铜马 时间:2015年11月12日至2015年12月20日 地点:常州博物馆一楼临时展览厅 常州博物馆联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举办的《王城春秋——东周洛阳文明展》,将于11月12日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展期至12月20日。 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南对伊阙,背靠邙山、黄河,东屏虎牢,西挟函谷,四塞险固,中有洛、伊、瀍、涧蜿蜒其...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为宣传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洛阳民俗博物馆于今天在潞泽会馆的门口放置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栏》,以供职工及市民阅览和学习。宣传栏的内容主要包括火场自救的要诀、消防标识、消防安全提示及灭火器使用方法等。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期,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9 月11 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与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精心举办的“洛阳—丝绸之路上世界大都会:唐代文明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远东考古博物馆开展以来,盛况空前,反响热烈。瑞典乃至北欧民众踊跃参观。展览也引发瑞典媒体的广泛关注,瑞典《每日新闻》《华人资讯网站》《CT》等20 余家媒体以不同形式对展览和代表团的活动予以报道。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说,本次展览是中瑞双方文化交流中的盛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