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釉上彩品种之一。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850℃的炉火烘烤而成,以金光熠熠,故名。辽墓出土有朱红地金彩云龙纹直颈瓶。宋代定窑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器物,但金彩已大部脱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制品均有金彩装饰,如在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 五彩和广彩瓷器上也有金彩装饰。 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自然也少不了用它来装饰瓷器。陶瓷上的金...
耀州窑酱釉执壶 酱釉瓷器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的,釉色为酱色、褐红色、褚色、柿红色的瓷器的通称。酱釉瓷的呈色是釉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亚铁决定的。当釉料含氧化亚铁达到5%左右时,釉呈米黄色;氧化亚铁达到8%左右,釉呈赤褐色、暗褐色;如果烧成温度比烧黑瓷高30℃—50℃,釉色就成为酱褐色、芝麻酱色,而且稳定精美。 酱釉瓷和黑瓷的工艺原理基本一样,只是要求有较高的温度。酱釉器物造型比较简单,主要...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
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它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嘉靖五彩多大器,如大缸、大罐、大盘、大盆等,纹饰较繁密,线条纤细。明代五彩以万历年制品最为著名。人们往住将“万历五彩”与“成化斗彩”并提,誉为明代制瓷业一大成就。万历五彩主...
新华网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 苏晓洲)作为“尼中友好交流年”一项重要活动,“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国·尼泊尔绘画艺术展”6日至15日在湖南省醴陵市举行,展出具有浓郁雪域高原风情的尼泊尔绘画与优美清新的中国釉下五彩瓷。 记者从醴陵市了解到,该艺术展在醴陵新世纪艺术馆举办,由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共展出尼泊尔10位知名画家及中国32位知名画家作品80余幅。艺术展期间,中尼两国画家还联...
水盂,别名水丞,又叫水注、水滴、砚滴等,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外,文人雅士珍爱的常备存水之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水盂初始于汉,为古代盏、壶、罐、瓶等盛水物演变而来。三国两晋多为兔形青釉,唐朝五代才见黑白釉,并出现瓜棱形。宋元时期,“官、哥、汝、钧、定”五大名窑均有烧制;沿袭至明清两代,呈现釉里红、青花、斗彩、墨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和单色釉。不仅釉彩纷呈,而且形制多样:模印、堆塑、镂雕...
按色彩可分为有彩色釉、单色釉、石灰釉、青釉、天青釉、冬青釉、豆青釉、粉青釉、梅子青釉、青白釉、白釉、卵白釉、甜白釉、黑釉、结晶釉、油滴釉、玳瑁釉、兔毫釉、乌金釉、黄釉、酱釉、紫金釉、茶叶末釉、红釉、矾红釉、郎红釉、祭红釉、钧红釉、宝石红釉、胭脂红釉、珊瑚红釉、绿釉、孔雀绿釉、苹果绿釉、苹果绿釉、松石绿釉、翠绿釉、蓝釉、祭蓝釉、孔雀蓝釉、洒蓝釉、紫釉、釉下彩、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黑地白...
茶叶末釉是瓷器的釉彩名。它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质的半无光釉,呈深绿黄色,因釉中均匀地布满形似茶叶的针、片状结晶体而得名。茶叶末釉的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多用于装饰仿古器皿,深厚古朴,气质高雅。古人称,茶叶末釉,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茶,美如花,范为瓶,最养目。 相传古镇一男子所得到的茶叶末釉是老祖宗给的,老祖宗给他的茶叶末釉是战乱...
这件龙泉青瓷是仿商周铜鬲造型,圆口、平折沿、短颈、圆肩、鼓腹、三实心足呈乳状。腹、足部凸起有三条竖棱,通称“出筋”;肩部饰一道凸弦纹。灰白色胎,施梅子青釉,足端无釉,呈朱红色。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但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此器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釉色青碧如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为时人所喜爱。共出土大、中、小各一件,均为梅子青釉。
釉下彩的装饰手法是有序发展的。西晋晚期,青瓷上即出现了褐色点彩,东晋时普遍使用,并发展到条彩、块彩、斑彩。这种彩绘多出自浙江的青瓷窑系。 浙江省临安县吴越王钱镠之母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罂、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镂空熏炉是六朝时期浙江彩绘瓷的继续。 唐代长沙窑的褐绿釉釉下彩绘瓷,是早期釉下彩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彩瓷的早期是斑彩、条彩装饰,中、后期进一步发展成为釉下彩绘工...
宋代定窑的创烧时间为唐代早期,此时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优质粗略,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有特色的作品。唐代中期,定窑产品的质量已经有明显的提高。胎色多为浅灰或灰白色,仍需使用化妆土来提高釉面白度。唐代晚期,定窑的器物胎体较薄,以高品质的釉面和精美的造型取胜,胎体洁白坚硬,瓷化程度较高。釉面及釉色质量虽有较大...
明,清仿影青釉,均是薄胎刻印暗花,以明永乐仿影青产品最佳,传世完整器见有一种刻暗花的碗,胎壁很薄,多刻缠枝纹,刻纹中渗入釉汁,使刻纹产生层次变化,此种碗未见一件刻官款的。嘉靖、万历时流行一种小碗、小杯,器口多施一圈酱黄釉,胎壁印荷莲、鸳鸯等纹饰。 窑变花釉是清雍正时期在仿钧釉的基础上新创烧的品种,釉面以红色为主,天蓝、月白、绿、褐,黑等杂色交融流淌其中,其偏红者习称"火"。常见造型除仿古...
明代洪武时釉里红瓷器较多,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值得注意的是,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绘图案的釉里红器,并不多见。常见纹饰有云龙、三鱼、三果。器型秀美,有高足碗,撇口碗等。其中釉里红三鱼高足碗,雍正朝仿品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直书"大清雍正年制"官款,也...
青瓷是吉州窑初创时期的产品,北宋早期吉州窑仍有烧造。其釉色青而淡,多为青褐、青黄色釉。施釉不匀,多有泪痕。其胎骨厚重,胎多为黑灰或黑色炻胎。釉面偶尔有淡青釉细开片和黄青釉细开片。 乳白瓷是吉州窑北宋至南宋生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早期乳白瓷质较粗,釉色也显单薄,施釉不匀,有泪痕的斑迹。北宋中晚期,由于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吉州窑的乳白瓷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当时的主要产品,烧造工艺有所提高,但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