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疑似削刮器●发现于茂县凤仪镇茶山村后山●时代暂时不详 石斧 ●2012年发现于筲箕塘 ●石器时代晚期 ●或为考古人员提供线索,发现地位于考古人员提出的路线的中间,说明当时人们活动区域已到筲箕塘 文化上 什邡桂圆桥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文化来源于以茂县营盘山为代表的西北山区仰韶文化晚期类型 地理上 什邡和茂县仅九顶山一山之隔,从...
罐高17.3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0.9厘米;器型为万历制式,肩腹间的折角分明。棱花形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人物画得古拙雅致。施彩突出红、绿两色,使整器充满红艳浓翠之感,为嘉万时期五彩瓷的最大特点。 此罐底釉清爽光洁,呈白中略闪微灰色调,符合明代嘉万时期白地五彩瓷釉面当有的色泽特征(嘉万时期五彩瓷的白釉地,除乳白外,另有一种色调...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广彩爱尔兰纹章盘(雍正) 瓷器、丝绸、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中国外销商品。与宋元时代中国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西亚北非不同,明清时代海上丝路,远销欧洲的中国瓷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推算,18世...
我国史前文明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近日启动,由宁夏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旧石器专家组成的发掘团队近日入驻宁夏水洞沟,进行为期40天的考古发掘。 据了解,本次考古发掘是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的第三个年度工作,主要以水洞沟遗址2号地点为中心展开,扩大原有探方面积的发掘,以取得更多不同文化内涵的年代序列、沉积物及沉积条件、遗迹现象异同等方面的证据,...
高唐观遗址 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完成了对巫山县高唐观遗址的阶段性考古发掘。近半年时间的考古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3420平方米,发现了西周至明清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大大丰富了高唐观遗址的文化内涵。这是记者昨日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高唐观遗址位于巫山县西北部的巫峡镇高唐村三组,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巫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其始建于战国,是长江三峡中最古老的...
明清时期,山西晋商使用票号,经营范围包括存款、放贷、汇兑、代办结算、债务清偿、发行银两票(如上图)等,每日票号的出入量不可谓不大,但晋商所使用票号的防伪密码却从未被破解,而是轻松使用了几百年。 原来票号防伪中数字的防伪是其中的关键之处。 数字的防伪,又由三层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日期防伪、计数单位防伪和大写的壹至拾这十个数字外,加特殊符号防伪。 日期防伪:当有人前去办理业务时,晋商...
宏伟的金字塔神庙、精美的壁画、独特的象形文字、精确的天文历法及数学体系,古老的玛雅文明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文明发展最辉煌的时候,玛雅人突然抛弃自己的家园大批迁移,80%的玛雅人从此销声匿迹。洪水、旱灾、疾病、外族入侵还是其他?玛雅文明的突然衰落,为世人留下了千古谜团。 为增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2015年7月,一支来自另一古老文明国度的考古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著作等身,著有《十二楼》、《闲情偶寄》等五百多万字,还曾批注《三国志》,改定《金瓶梅》。 除了文艺大师的身份外,李渔还是个因反盗版而留名青史的出版商。 明代文学家智斗盗版 明代的图书出版业极为繁荣,甚至促进了现代意义上“宋体字”的产生。原来,为了节约成本,明代书商要求工匠在刻版时使用平直风格的字体,提高刻字速度,称为匠...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中国人自古对“蚕神”就十分崇敬,每年开春,皇帝要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皇后就要带领后妃们去祭祀先蚕坛,清代著名学者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蚕坛方可二丈六尺,垒二级,高二尺六寸,陛四出,东西北俱树以桑柘。”也许正是因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是蚕宝宝的粉丝,所以民间对蚕神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不仅如此,还将发生在明朝弘治年间的一件真实的分尸大案归结为“蚕...
官搭民烧 由于烧造量巨大,御窑厂无法完成宫廷的派烧任务,当时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派给民窑完成,代烧官窑器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阶级所使用,这样就使官、民窑之间界限变得不像明初以来那样分明了。 造型古朴凝重 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
昨天上午,圆明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上直播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实况,并邀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现场讲解,公众在网络上就可观看远瀛观考古现场,了解考古工作。 据了解,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紧邻大水法遗址,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是乾隆宠爱的容妃生活的场所。目前,远瀛观遗址仅存汉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构件,此次考古涉及800平方米的遗址,...
昨日,几位考古工作者正在圆明园远瀛观遗址现场进行考古挖掘,并进行了现场直播。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在博物馆里,精美的瓷器、玉器甚至遥远时期的编钟透过展示玻璃展现在公众面前,不过,这些文物是怎么出土的、在与现代人见面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流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比较陌生。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上直播考古实况。 考古地址紧邻大水法遗址 昨天通过网络跟公众“见面”的是...
元、明、清皇家制作的金铜佛像,明天起,将在浙江美术馆展出。118尊精美的雕像,精湛的鎏金工艺,甚至还有纯金佛像,美不胜收。 两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像也随之传入。我国的佛像艺术在吸收印度佛教艺术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再融合、再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东晋美术家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佛像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金...
今天上午,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上直播考古实况,直接向公众展示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现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网络上“近距离”观看并了解考古工作。 据了解,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紧邻大水法遗址,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容妃生活的场所。目前,远瀛观遗址仅存汉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构件。此次考古工作涉及800平方米的遗址,将为远瀛...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名窑,梅子青釉瓷器在龙泉窑中的成功烧制更是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龙泉窑一直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龙泉窑烧制的精品瓷器远销欧洲、东非等地。2016年3月2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了29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首批遗产点,“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位列其中。 在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同时,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通往世界。丽水就曾是海上丝绸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