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些日子以来,经过上海美术馆的路人都会忍不住对门前那个别致的旋转木马多看两眼,这是今年双年展上最具眼球效应的作品之一。双年展的斜对面,仙乐斯广场刚刚完成通往文艺调调的华丽转身,于是,由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大光明电影院等组成的南京西路东段商圈,越来越“文艺”。 本版撰文 王勇 仙乐斯的艺术态度 一直很文艺却怎么也不肯承认是文艺青年的小许上周在南京西路上看了一个小型展览。不是上海美术馆里的双...
2010年,是傅抱石逝世45周年。南京博物院依托所藏傅抱石作品,于近日举办“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特展”,呈现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艺术成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和李可染、关山月等一批中国山水画家,被毛泽东诗词所感染,创作出大量的毛泽东诗意山水。1959年9月,傅抱石与关山月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意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将创作毛泽东诗意画推向了高潮,并树立了民族绘画...
2007年4月在南郊雨花台区刘家村,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曾发掘了一座明初墓葬,其中出土石墓志一个,证明了墓主的显赫地位———明代航海侯、恩国公张赫。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在距离张赫墓葬仅8米左右的位置,还有一座明代大墓隐藏在地下。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昨天,这座明代大墓的墓室成功开启,虽然没有墓志等文字性的文物出现,但是这个明代大墓依然相当给力。 距张赫墓仅8米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雨花台区西...
2007年4月在南郊雨花台区刘家村,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曾发掘了一座明初墓葬,其中出土石墓志一个,证明了墓主的显赫地位———明代航海侯、恩国公张赫。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在距离张赫墓葬仅8米左右的位置,还有一座明代大墓隐藏在地下。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昨天,这座明代大墓的墓室成功开启,虽然没有墓志等文字性的文物出现,但是这个明代大墓依然相当给力。距张赫墓仅8米...
南京民国建筑 隋唐建筑看西安,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众所周知,南京作为民国之都,民国建筑特色鲜明。中山陵、美龄宫、音乐台、原中央大学大礼堂以及散布在今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两旁星罗棋布的民国建筑群,构成了南京独有的靓丽的风景线。昨日,在国际联欢社旧址内召开的“民国建筑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草拟了一份倡议书,希望2011年能够维修出新100幢民国建筑。呼吁在给一些濒临...
清乾隆《鎏金佛塔》眼下,北京的各类大型秋拍如火如荼,亿元拍品不断缔造。南京的老字号拍卖公司十竹斋也将于本月26日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展览厅举办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将于12月24日、25日举行)。秉持精品战略的这家拍卖公司,有没有可能在南京缔造亿元拍品这样的纪录?记者昨日专访相关负责人,他们都坦言:没有可能,因为大件拍品都去了北京。南京,是藏家们捡漏、淘宝的“价格盆地”。悲鸿&...
刽子手松井石根该怎么描述,日本老兵东史郎如何定义,夏淑琴老人是怎样一位幸存者……昨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称“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奠活动之一,《南京大屠杀史辞典》图书编撰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一部大型原创性工具书,将填补国内二战主题辞书的空白,计划三年后问世。 孙宅巍倡议编撰“辞典...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3日获得17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日军第十六师团佐佐木旅团攻击南京军事作战地图、日军攻击南京的日文报纸剪报等,均由日本友人大东仁在日本国内帮助征集。 这批新获得的文物史料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曾任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八联队长助川静二的相关史料。第十六师团不仅是攻打南京的主力部队,而且驻扎时间很长,直到1938年1月下旬才离开南京。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中,许多南京市...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日。 四年前的今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在南京城南开馆。馆长吴先斌,那年他42岁,是个私营企业主,馆址安德门大街48号,是他的工厂。安德门,73年前,从安徽推进的日军第16和第18师团,就是从这里冲破南京城门,然后一路向北。 吴先斌的家族与日本人世无血仇,他的祖辈在那场战争之后才移居南京。但他最终决定建一所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2010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得17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日军第十六师团佐佐木旅团攻击南京军事作战地图、日军攻击南京的日文报纸剪报等,均由日本友人大东仁在日本国内帮助征集。大东仁先生是日本僧侣,2005年12月起受纪念馆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五年间已经征集文物资料1283件。
日本《每日新闻》的报道传真。 棉花堤上的纪念碑。 “12月13日,于棉花堤参加战斗,攻陷南京。12月14日,村上少尉处决了300名俘虏。”这是一名日本士兵在日记中记下的内容。昨天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微博上披露,12月8日,日本的《每日新闻》公开报道了发现日军士兵南京大屠杀日记的消息,再次证明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
90多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孙华富老人,昨天从江宁赶到纪念馆,悼念大屠杀中遇难的多位亲人。 宋峤 摄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昨开工 昨日,第一场冬雨冷冷凄凄地洒下,打湿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万人坑”前的广场。随着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民间又称“哭墙”)延长工程昨正式开工,长期埋藏在亲人们心中的悲...
烛光祭 “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福……”昨日18时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烛光点点,在南京和平鸽艺术团的孩子们清纯的歌声中,2010年度“和平”活动拉开了帷幕。当晚,来自江东门小学的艺术团员们和来自俄罗斯、泰国、日本等地的国际友好人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12日开工。据了解,延长后的名单墙上将增刻1655个遇难者名单。 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初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200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后,名单墙...
南京大屠杀当年血腥照片(资料图片)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记者12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这两天南京将举行和平烛光祭、和平集会、和平法会等多项活动,悼念30万遇难同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说,自1985年建成开放以来,纪念馆每年都会进行一系列悼念活动。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在悼念活动中增加拉响警报环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