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8年5月8日,西安市文物普查高陵二队在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普查时,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及汉唐墓群。麦张村位于高陵县城东侧,属盐碱滩地,村中心有来自高陵县城的排水渠东西流经。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曾在此村发现唐代墓葬。本次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因遗址绝大多数区域被即将成熟的小麦覆盖,所以具体面积尚难确定)。主要遗物为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和灰陶陶片,彩陶纹饰有黑色宽...
4月20日,记者从西安市文物部门获悉,从即日起西安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考古专家将全面摸清西安市文物“家底”,为文物建档。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西安市行政区域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文物。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
村民盖房子时,在地下10米左右发现了一些陶瓷碎片。村民立即向文物部门反映,确保文物不受损害。 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办事处路家湾村村民魏女士最近在盖房子,4月16日傍晚,打桩机在挖掘地基时,带出来了一些红色的“小砖块”,当时人们都没有在意,将这些“小砖片”扔到了边上。昨日上午,魏女士无意间发现这些“小砖块”竟然像人们常说的...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个入围项目日前揭晓,陕西省“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和“淳化枣树沟脑遗址”进入决赛圈。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自2007年底开始。专家对参与初评的51个项目进行评议,最终确定24个考古发掘项目入围。专家表示,2007年是考古重大发现相当集中的一年,而陕西...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了解到,位于西安北郊的张家堡汉墓群共发掘汉墓440余座,已出土各类文物近3000件。 张家堡汉墓群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村东北,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属于西安市北郊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存几处大型墓葬封土遗存。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张家堡汉墓群进行了发掘。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440余座汉代墓葬,共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
M110墓葬出土的玉衣片 M115墓葬出土的九鼎 罕见的玉衣、大体积的釉陶器、造型奇特的铜蒸馏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出土于西安市北郊张家堡汉墓群。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考古人员2007年上半年对墓群进行了发掘,并于昨日公布考古成果。 西安北郊发现汉代墓葬密集区 据介绍,该汉墓群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属于西安市北郊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
2月14日,西安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与西安十九粮油、家豪实业公司两家单位正式签署拆迁补偿协议,协议拆迁面积近6万平方米,标志着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 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是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改造重点工程,环境改造涉及拆迁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6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迁、17个城中村改造拆迁,拆迁共涉及该地区的15万居民。今年,...
享有“中国最大的石质图书馆”美誉的西安碑林,新近发现其收藏的唐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年)《李训夫人王氏墓志》是一则反映中韩文化交流的新史料。 已有九百二十年历史的西安碑林收藏宏富,其中就有不少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经专家考证认定,二000年出土于陕西眉县《李训夫人王氏墓志》是一则反映中韩文化交流的新史料。据志文所载志主王氏系唐、武周时期的名将王孝杰后裔,在丈夫李训去世后...
战国时期的“蟠虺纹提链壶”(左)和“蟠螭纹鼎”将拍卖 昨日,记者在“2007陕西秋季文化艺术品拍卖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月27日,我省将在西安拍卖406件(幅)名家字画、文物等参拍品,拍卖估值3000万元左右,其中西周时期的青铜龙纹三足鼎等6件文物是海外回流文物。此次拍卖联合了省内6家骨干拍卖企业,拍卖品种类之多,质量之...
昨日,荆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熊家冢大型楚墓的34个车马坑上将安装钢架结构的保护棚。 据介绍,此次安装钢架结构棚,将耗资200余万元,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棚长149米、宽36米;采用全钢制结构,最重的钢梁重逾5吨,最轻的钢梁也有1吨多重;共用74根立柱,立柱间距不等,以尽量不损害文物。 考古专家称,车马坑保护棚创下国内多项之最:最大覆盖面积;最好的采光顶部等。据了...
西安市相关部门近日派出工作人员428人,挖掘机和装载机各一台,对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一些抢建乱盖建筑实行第三批强行拆除,共有13处总面积为2021平方米违法建筑被拆除。 这一次强拆是继12月11日第一批强拆(15处832平方米),12月14日第二批强拆(16处1504平方米)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强拆。拆除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还有村民顶风抢建乱盖,相关部门将随时对其违建进行依法强拆,为大明宫遗址区...
昨日,自强东路一处抢建乱盖房屋被依法强制拆除 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唐大明宫遗址成为陕西入选的12处21个文物点之一。2010年,对大明宫遗址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因为这一年是丝路申遗的决定性时刻,也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放的日子。 历史重任 一项没有先例的世界性文保工程 与现在的故宫相比,历史上的大明宫规模是它的...
记者今天从西安文物部门获悉,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区栎阳镇新近出土了一块巨型石碑。经考古专家初步考证,该碑为北宋“崇宁兴学”时栎阳县修建县学的记事碑。它是目前发现的有关古代栎阳县历史的唯一一块宋代碑石。 史载,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三七四年),最初县址在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管辖今临潼区渭河以北和阎良区的大片区域,后几经易名,至唐武德元年(六一八年)恢复旧名,迁...
出土的四个像小馒头一样的东西让考古所的人也不明白用途 前日,周至县楼观镇村民整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当地文物部门发掘清理,出土了铁器、陶罐、钱币等文物10件(组),丰富了当地历史及考古研究资料。 据周至县文管所副所长王党周介绍,前日楼观镇延生观村6组村民杨福民等人在修整田地翻掘一处土坎时,发现地下露出古砖,他们意识到此地有古墓,随即报告县文管所,文管所迅速派人到现场进行发掘清理。所见的古墓处于...
唐代杰出诗人韦应物及其妻、子等人的墓志最近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被发现。 这次发现的墓志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儿子韦庆复墓志及韦庆复夫人裴棣墓志。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根据墓志,对韦应物的世系、家族、身世等做了详尽的考证,列出了韦应物的生平年表。 韦应物是唐代杰出诗人,有关他的生平记载非常少,人们只能依据韦应物诗作中提供的线索,努力探究韦应物的生平。这批墓志是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