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朗县文广局始终注重在文物普查保护、宣传引导、安全监管、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有效推进了文物保护工作,成为了林芝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排头兵。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列山古墓群,有冲康庄园、朗敦庄园、朋仁曲德寺、甘丹热登寺、孜列寺、卓岗碉楼群、达贵碉楼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洞嘎宗遗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属林芝市文物大县。 注重宣传引导。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文物保护工作的...
10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在银川市召开全区长城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总结了近年来全区长城保护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长城保护工作。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崔晓华主持会议。 姚爱兴指出,最近长城保护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央领导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各市县、相关...
今年是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日前,江苏省政府在镇江召开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总结部署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相关市、县(市、区)政府领导及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苏州市园林与绿化管理局、扬州市大运河保护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政府副省长曹卫...
近日,我市召开第九批非遗名录项目评审会,由市非遗专家评审组对本次申报的129个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 评审采用了项目介绍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县(市、区)非遗中心主任现场使用PPT介绍项目特色。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配合生动细致的讲解,为评审专家带来了直观的感受。同时,专家评审设置主审专家,主审专业领域项目,其余专家参与评审,使评审更为公正客观。评审中,专家们通过现场观看申报项目的录像视...
上周六(10 月 10 日),埃及有关部门开始开展古埃及传奇法老图坦卡蒙 (Tutankhamun) 的黄金面具的修复工作,旨在清除这件无价之宝胡须部分上的低劣粘合剂。图为 2015 年 1 月 2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埃及首都开罗博物馆中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自公元前 1334 年至公元前 1325 年统治古埃及)墓葬面具。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 2014 年 8 月,...
10月8日,“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在辽宁丹东举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沉船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目前通过详实的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初步判断其身份为致远舰。 焦点1 最直接证据是三只瓷盘 随着大量文物出水重见天日,黄海北部海底的“丹东一号”沉船与121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紧密联系在一起。 周春水说,通过此次考古资料,结合磁力物探成果、历...
记者从全市太湖溇港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讨论交流会上获悉,为有效保护太湖溇港水利遗产,实现太湖溇港遗产及自然景观的全面保护,太湖溇港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太湖溇港水利系统始建于春秋时期,具有千余年历史,至今仍发挥着水利功能。太湖溇港是我国特有的区域水利遗产类型,而湖州是太湖流域溇港及塘浦圩田系统发端最早和唯一完整留存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价值。目前,由市水利局...
10月1日,丰县县委书记邱成在参观丰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时指出,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民间技艺的宣传,让宝贵的文化财富世代相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亚峰一同参观成果展。 据了解,目前,丰县登记建档及政府公布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有102处,立碑标牌文物保护单位38处,馆藏珍贵文物528件。县政府分四批公布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5项,...
9月29日,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一行赴蕲春调研鄂东考古实习基地建设及书院保护等工作,蕲春县政府副县长石玉艳以及县文化局、文物局,武汉大学考古系有关领导参加调研。 鄂东地区文物资源丰富。为“五个湖北”、中部区域合作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促进与加强鄂东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培养培训考古专业技术人才, 2015年初,湖北省文物局与武汉大学合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确定在古遗址、古墓葬资源十...
9月28日,湖南省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召开,全面总结老司城申遗工作的成绩,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出席并讲话,为今后保护好、管理好老司城遗址提振信心,明确方向。 今年7月4日,老司城“申遗”成功,在“申遗”的过程中,湖南各级各部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和动员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关心、支持文化遗产的申报、管理和利用工作,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
10月4日,“丹东一号”再次出水一批水下文物,这是本次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 随着“丹东一号”身份确认为致远舰,这也意味着为期两年的水下调查阶段结束,进入考古发掘阶段。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水下考古队在10月4日正式启动水下发掘工作,这也是致远舰身份确认后的第一次水下发掘行动。这意味着致远舰的考古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邓世昌印章疑出水 致远舰身份确认后的第一次水下发掘行动。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日前,晋江市召开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晋江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晋江市副市长史思泉参加会议,并对各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对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据了解,晋江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159个点),其中国...
9月28日-29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刘兰华、中国文物保护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畏一行7人来我市考察文物保护工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贾松、市文物所所长张辉陪同考察调研。 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清流关、醉翁亭、琅琊寺、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神山寺、三塔寺、龙山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乌衣老街,听取市文广新局、琅琊山管委会、全椒县委县政府、南谯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对这些文物古...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号”中的珍贵文物,最近两天陆续上水,呈现了致远舰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及甲午海战的惨烈景象。本年度对“致远号”的考古工作,今天结束了。 2014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而这片海域,正是121年前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沉没的地方。经过鉴定,9月28日考古学家宣布,这艘沉船正是...
近日, 炳灵寺石窟第93窟壁画、雕塑保护修复工作圆满完成。该窟因常年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窟内壁画、雕像不同程度出现起甲、开裂、空鼓、变色、脱落、鸟粪污染等病害。2014年6月,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针对壁画存在的病害制定了详细修复计划,一年多来共加固起甲、开裂壁画13.4平方米,空鼓灌浆壁画1.7平方米,边缘加固约8米,清洗污染壁画3平方米。使窟内文物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