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7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交流中心书法家作品展在镇安博物馆隆重开幕。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贾强、调研员朱新文,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镇安县政协副主席朱鸿雁、文联主席杨逍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以“面碑”为主题,展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强跃、王冰、王其褘、刘林、武儒昌、朱黎明、马志祥、刘强、杨兵、刘东平、罗可成、段志凌、贾梅等13位书法家及镇安县书协陈家升、李广等12位书法家的作品。...
东方晓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现,表明中国在六千年前已经用文字开始书写华夏文明的第一篇章了。汉字传入日本以前,这个岛国还是一片文化荒原。《古语释疑》的作者斎部宿袮廣成开卷便说:“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后行,存而不忘。” 日本历史学家考证,早在中国的战国时代,汉字已经通过一些器物流入日本,但汉唐文化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植根,那是6世纪中叶至7世纪以后的事情。 据《日本书纪》和...
斯舜威 我觉得对于一个书法家,一个文人而言,“业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状态。做一个业余书法家、业余文人,应该比做一个“专业书法家”、“专业文人”要轻松自在得多。 我说的文人,当然指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文人。这一类文人,懂得享受闲适的滋味,琴棋书画都要懂一点,有大把的空闲时光,来了闲情逸致,便喝喝酒,读读帖,写写诗词,练练书法。尤其重要一点是,他们可以不懂电脑,但书法是不能不玩的。如果与友人酬唱不...
前不久,我在一篇书法批评文章中言及某省书协主席名不见经传,是业余书法家,由此掀起的“道歉”和“封杀”风波目前已告一段落。这件事再次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当下艺术评论语境中,书法批评难以展开,书法批评的尺度和强度越来越难以把握。批评越来越艰难,原因并不复杂,有些书法家缺乏内省精神,对于外部世界的批评,从来就是排斥的。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声音他们认为才有存在的价值。 中国社会以一种复杂的形态向前...
祥德同志持其法书一帧,铁划银钩,满纸龙飞凤舞,古气纵横。细观其用笔,点画分行布白,极尽草书之能事。盖已深得古人之奥,又能出于新意也。书数语志佩! ——钱松碞 庚申新春(1980年) 笔盛力遒开新面。 ——陆俨少 1984年7月于上海 祥德君书有六朝人风格也。 ——赖少其 1979年于合肥 书擅多体,尤精行草书,所作草书遒劲豪迈,直追魏晋之风。 ——应野平 1984年于上...
研究最传统的中国书法,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国外生活了二三十年,骨子里却依然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这样的矛盾在白谦慎身上看起来却并不矛盾。在前不久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白谦慎对当下的书法创作与教育、书协、展览等的关系直抒己见,他认为,中国书法,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自娱”的心态。 顾村言 研究最传统的中国书法,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国外生活了二三十年,骨子里却依然是中国传统的文人——...
本报讯 (记者 林明杰)不久前《书法报》“瑞田观点”专栏因批评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而被“封杀”,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报曾刊发评论。据记者最新获得的消息,该报的相关批评专栏现已被恢复。 昨天,“书法报社发行部”的微博联系本报记者,称“请各位《书法报》的读者放心!批评专版还在!感谢大家对《书法报》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尽心尽力办好《书法报》!谢谢大家!”记者进一步问,书法批评家张瑞田的专栏是否恢复...
“桀骜不驯”、“囫囵吞枣”、“假途灭虢”、“焚膏继晷”,这些成语你或许还都认识,但你能熟练的默写出来吗?如今,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普遍使用,手写汉字已经越来越少的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中华网文化频道曾做过一项调查,高达75%的被调查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有近60%的人承认书写汉字的频率为好几天一次,更有25%的人已经记不起上次书写汉...
他是书法圈里公认艺人中写得最专业的一位每日坚持用小楷记日记,以此来保持与毛笔的亲近 提起著名演员张铁林,大家自然会想到《还珠格格》中的皇阿玛、《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皇上、《白银帝国》中的晋商巨贾康老爷等影视剧角色,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荧屏皇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写得一手叫人叹服的好字。 6月30日至7月2日,这位“皇帝专业户”将来到郑州,在城东路商都艺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张铁林的书法在圈内颇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5周年,6月26日,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开馆暨百名将军书法作品展开展仪式在濮阳市台前县隆重举行。北京将星翰墨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黄彬少将,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任高潮,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世宣,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郑小玲,濮阳市领导雷凌霄、申延平、邵景良、张悦华、郭岩松等出席当天的仪式。 新开馆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建筑面积4530平方米...
2012年6月16日,已故著名书法家,衡阳、承德两地文化名人欧伯达的书法专集《樵客行—欧伯达书法人生首发式》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欧伯达生于1925年,自幼酷爱书法,楷法北碑张玄、猛龙,隶宗张迁、石门,行法魏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著书甚丰。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衡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书法弟子遍天下。首发式上,活动主办单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来宾赠书500余...
——探寻罗林竹先生书法艺术之路 10年前的2002年,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给罗林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临圣教序达数百遍之多,乃大家事也!” 饶老是当代学术泰斗,其治学态度之严谨,有口皆碑,其书法作品为藏家至宝,饶老如此盛赞一个原本在书坛默默无闻的人,并预言其未来的成就,实属罕见!罗林竹先生将饶老的信秘不示人,继续默不作声地写写写。 时隔10年,2012年元旦期间,罗林竹在诸多师友的...
梁 骥 普希金说:“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品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申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书法批评的过程,实际上是批评家在把握书法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对书家创作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梳理归纳,对书家未来的创作提出客观建议。在书法批评的两个主要方面中,书家(创作)仅仅是提供了批评的对象,而批评家的素质和能...
爬满青藤的枇杷山曾经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尊重的著名的历史学家徐文彬先生居住在那里。闲暇之时,我会叩开徐老的寓所,去聆听一位老人将漫长的历史徐徐地展开又轻轻地合拢。徐老作为一位造诣深厚的著名书法家,书法艺术也是我们偶尔涉及的内容,每当看到老人饱蘸浓墨在宣纸上酣畅地书写,一笔一划间,仿佛看到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感悟。 近日,为《文化名人在渝中》专栏撰稿,我再次叩开了徐老的寓所,并道明自己造访的原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