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在《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中著述:“辽三彩是我国低温彩器中一个重要品种,辽瓷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独有时代特征,颇具艺术魅力,历来为我国人民厚爱,是辽文化的宝贵遗产。” 此件辽三彩螭龙双耳尊(见图),高17厘米,腹径12厘米,足径7厘米。敞口粗颈,壁厚体沉,深腹圆底圈足。胎土细软呈浅红色,器内无釉,可见拉坯痕。通体施乳白釉不近底,釉汁凝混失透,釉面开片似冰裂纹,局部稍有剥落,含有...
龙乃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传说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从历史记载、故事传说中可见;最初的“龙”并非虚拟的动物,而是行动迅速,能够作为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各种动物。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记载不连续、传说无证物,人们无从求证究竟有哪些动物被称为“龙”,只好把多种动物综合为一...
玉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璜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器形制之一,早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了玉璜。《说文》称:“半璧为璜。”实际上古代的玉璜不仅限于规整的半璧 (半圆)形。玉璜,在中国玉器的大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是神灵玉,六瑞之一,用以礼天。《尚书•金滕篇》记述:“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及告…”是用以依附天地神灵的神器。是显示身份地位尊卑的信物,权利地位的象征。...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的宝贝——三螭龙纹韘形佩,因其材质珍贵、形体硕大、纹饰精美、存世罕见而备受观众青睐,更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然而你可知道,它竟然是踩出来的! 这件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长10.3、宽5.5、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河所产一级白籽料,不规则,略呈琵琶形,局...
在“古天一”2012春季拍卖会精品展上,清乾隆时期的翠玉螭龙纹斝成为关注的焦点。乾隆仿古玉雕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对商周青铜礼器的仿制。翠玉斝以翡翠仿制商周礼器斝,器物周身散布深浅绿翠斑,便是明显的仿作青铜器的绿斑沁锈。翡翠体量较大,加工细致,代表了乾隆仿古玉作的最高水准。
竹雕在我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是最早的品类之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生气和艺术独创的古董门类,各类精品比比皆是,无不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风采。笔者要介绍的这件清代竹雕螭龙杯(见图),可谓其中一件代表。 此竹杯高14厘米,口径5.5厘米,器型仿犀角杯之型而制,敞口,方足,大口小足,杯身及把手处浮雕螭龙为饰,螭龙攀爬背身,过渡于把手与杯身。除螭龙纹饰外,亦有多种常见于青铜器上的纹饰,如回纹、兽面纹等。...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纹饰精美的物件,因不清楚它的材质而倍感困惑,至今尚未命名亮相。这是一件单面刻有螭龙纹样璧状物,外径64毫米,内径20毫米,厚12毫米。它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左侧入殓,璧面有一处开裂。出土时受水浸润,像一团泡软的胶墨,通体漆黑,寒光森森。 专家们对它的材质一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只是根据它的表象特征,初步估计为墨或炭晶。赵伯澐墓的发现轰动之后,其随葬的投...
张天师“阳平治都功”螭龙钮白玉印,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 江西省博物馆“一月一宝”近日公开展出了张天师“阳平治都功”螭龙钮白玉印。该白玉印制作于元代,印面通高6.4、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宋,高4.7cm,口径23cm,足径10.8cm. 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碗内模印螭龙纹。胎体轻薄,胎色洁白。 印花装饰是宋代定窑所采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芒口”是这种工艺所留下的特征,覆烧可以充分利用窑的容积,大大提高产量。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宋,高4.7cm,口径23cm,足径10.8cm。 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碗内模印螭龙纹。胎体轻薄,胎色洁白。 印花装饰是宋代定窑所采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芒口”是这种工艺所留下的特征,覆烧可以充分利用窑的容积,大大提高产量。
此钟胎体洁白,螭龙做钮,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钟体轻薄适中,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釉色微微泛白,整体精雕细刻华美而庄重,具有极强艺术魅力。 玲珑白釉螭龙乃皇帝之爱物,也是融宫廷端庄庄重和佛教法器的智慧崇高于一体。且比之金铜器,定窑白釉保存极为不易,...
方口内敛,口沿侧壁斜弧。长束颈。肩部四面随器形成斜梯状过渡,梯面微弧。四方鼓腹下收。方圈足外撇,足沿四角再起足竖立。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阳刻篆书款。颈部左右堆贴螭龙双耳,螭耳简形,与壶身纹饰相对比照。口沿侧壁浮雕团寿比列,再匀雕三角波浪曲折间隔。颈中,四弦上下各二,共成长方圈带,圈带以乳钉团寿规整布局。腹部,四面浅剔轮廓,内中同式装点:中域如意云纹开光,其内回纹作地,团寿置中。外区,浮雕T...
玉,美丽、坚韧、经久不朽,并有无以伦比的温润之美,令人爱不释手。玉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奉为宝物,不仅仅因为玉质优良,为世罕有,而且它在历代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在中国人的心中,玉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由庄严的神庙礼器,到王权的象征之物,从高贵的生活用品,到温润精美的佩饰,天赐宝物于中华民族,必将塑造中国人的爱玉之心。 岫...
清干隆 古铜彩双螭龙耳乳钉寿字纹方壶 高37.0cm 方口内敛,口沿侧壁斜弧。长束颈。肩部四面随器形成斜梯状过渡,梯面微弧。四方鼓腹下收。方圈足外撇,足沿四角再起足竖立。底部“大清干隆年制”六字三行阳刻篆书款。颈部左右堆贴螭龙双耳,螭耳简形,与壶身纹饰相对比照。口沿侧壁浮雕团寿比列,再匀雕三角波浪曲折间隔。颈中,四弦上下各二,共成长方圈带,圈带以乳钉团寿规整布局。腹部,四面浅剔轮廓,内中同...
元青花《刘皇叔求贤》图螭龙双耳盘口瓶,造型庄重典雅,具贵族气质,显中土兼西亚的大元朝艺术风格,是元代青花瓷瓶类的典型器物之一。瓶底表面呈现宽螺旋纹、乳凸及辐射状跳刀纹,修底技法粗犷。底足无釉,露出细腻光滑的白胎,隐约可见淡淡的褐红色火石红斑。瓶的器型,下部连座、上为盘口长颈圈项,是元瓷座瓶和波斯铜壶器因素的美妙结合,肩部的波斯菊,更添大元世艺术的揉合韵味。 此瓶有六层纹饰,腹部主纹饰绘“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