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6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思念食品、千味央厨创始人李伟建议,对个人携带回流文物应予以零税率等优待措施,以促进海外珍贵文物回归故里。 李伟代表除了在议案中建议“对个人携带回流文物应予以零税率”外,还建议对以货物形式进口的回流文物,按2%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与国内保持一致。相关认定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负责。 所谓流散文物,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因战...
记者获悉,流失海外百余年、去年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将于2019年1月29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面向公众展出。据悉,本次展览是国博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将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展览分三大单元,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详细介绍对“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对“虎鎣”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进行呈现。
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福建三明的肉身佛像,近年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每次出现都会成为关注焦点。无论叹惋过去屈辱的历史,还是指责偷盗者的恶劣行径,最终的追问往往会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些文物如何归国? “文物的回流代表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除了国家的追索和国外藏家的捐赠,目前市场交易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
展览现场。任东摄 2月8日,昆明民间收藏家康渝春花二十年时间筹建的金梦博藏馆正式开馆,其收藏的千余件珍品也首次向公众开放。其中,三件与吴三桂有关的珍宝,引发市民热议。 金梦博藏馆位于昆明市穿金路煤机总厂内,馆藏了康渝春20年来在海内外收集的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黄金制品。 开馆当日,印有“平西王府”字样的龙凤金杯、玉杯以及疑似为吴三桂的铜制塑像三件藏品引发观者关注。...
“海外文物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新闻发布会23日在海口举行,十件在海外漂泊数百年的珍贵陶瓷文物,经两家国内企业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成功拍下后,无偿捐献给国家南海博物馆。 这十件文物分别是:一件明万历青花矾红彩缠枝莲梅瓶、清十九世纪一对瑞狮形香插及清十九世纪外销青花器7件套。这十件文物漂泊海外数百年后,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流传有序。在今年9月纽约佳士得推出的“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圆明园兽首之马首 皿方罍 近日,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全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开建,将为海外流失文物“回家”开辟绿色通道。据北京市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理王昱称,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基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境内关外、免证、保税的政策优势,通过保税展售、交易会、拍卖会等多元模式,面向国际文物经营机构、携带中国境外文物的归国人员,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览展示及交易平台。 ...
11月14日,深圳第三届潮人文化节活动版块之一的“岭东潮籍藏家收藏艺术博览展启动仪式暨大型新潮剧《丝路潮声》明星见面会”在深圳隆盛博物馆隆重举行,展览征集展出艺术品2680余件。作为创意十二月重点活动项目,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 据悉,本次展品中有隆盛博物馆馆长蔡振强个人收藏的国宝级艺术精品几十件,堪称“世界潮人顶级收藏之最”。深圳先行文化公司董事长苏国辉介绍:“这次展出的国宝很多是收藏家们...
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福建三明的肉身佛像,近年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每次出现都会成为关注焦点。无论叹惋过去屈辱的历史,还是指责偷盗者的恶劣行径,最终的追问往往会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些文物如何归国? “文物的回流代表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对《了望东方周刊》说,“除了国家的追索和国外藏家的捐赠,目前市场交易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近20...
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福建三明的肉身佛像,近年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每次出现都会成为关注焦点。无论叹惋过去屈辱的历史,还是指责偷盗者的恶劣行径,最终的追问往往会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些文物如何归国? “文物的回流代表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除了国家的追索和国外藏家的捐赠,目前市场交易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近20...
日前,中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在北京顺义区天竺建立,业内称此举为海外文物的回流开辟了绿色通道,海外回流文物再一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税收高门槛 回首近两年来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最抢眼的人物莫过于藏家刘益谦。2013年9月,刘益谦花了800万美元从纽约苏富比[微博]拍得《功甫帖》,震惊四座。紧接着2014年4月,他又以2.8亿港元的天价从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鸡缸杯,再一次赚足了眼球,而其...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的文物流落在海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使我国大量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艺术品无法进入正常市场流通渠道,归国无门。为扭转目前文物流通不畅的现状,为更多的海外流失文物打通一条绿色回家之路,根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8月25日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设立国家文化艺术口岸;在基地举办回流文物保税展示交易...
日前,位于顺义区天竺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式宣布建设全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从此,更多的海外流失文物有了一条更高效、便捷的回家之路。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的文物流落在海外,数字非常庞大。近年来,伴随着国力增强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中国成为这些海外文物的最大买家。据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理事长、市文物局前局长孔繁峙介绍,仅每年在北京做海外回流文物入境登记的文...
根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8月25日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设立国家文化艺术口岸,在基地举办回流文物保税展示交易活动,进行回流文物保税交易试验”等宗旨,日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在北京市文物局、市文化局、海关、市口岸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宣布将建设“全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 ...
海外回流文物一直是艺术品交易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60%以上的拍品都是回流文物,近两年来,包括刘益谦、王中军、王健林等民营企业家、收藏家也都不惜血本纷纷去海外“夺宝”。尽管回流文物市场火热,但是目前中国仍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回流文物有家难回?又有什么办法能打破这些门槛? 高税收成回家拦路虎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
“北京东方艺术品博览会”今天在北京展览馆举行,50余件海外回流文物将集中亮相。博览会还特设了清代宫廷御用掐丝珐琅器专区,铜鎏金掐丝珐琅百鹿尊、铜鎏金掐丝珐琅鸟笼、铜鎏金掐丝珐琅荷塘盆景等珍品系首次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集中亮相。 本届博览会以代表东方文化精髓的经典艺术品为主体,展品汇集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历代名窑瓷器、掐丝珐琅宫廷器、近现代书画、精品玉雕、台湾珠宝首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门类精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