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日,据市文物局最新消息,为迎接本月底在黄石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确保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按计划局部对外开放,相关项目建设和展览陈列工作,正在争分夺秒火热进行之中。 目前,华新水泥厂旧址安防工程项目(一期)、用电项目(一期)、1—3号湿法回转窑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矿渣库”修缮及展示利用项目、参观路线沿线环境整治项目等已基本完工,大门入口及广场建设项目,也可确保于工业旅游创新...
有效管护、使用河湖水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传统。在敦煌、居延、金关、楼兰等地出土的简牍中,可清晰地看到两汉魏晋时期西北水利官员的设置及运作状况。 唯灌溉是赖 古居延遗址、古金关遗址、敦煌悬泉置遗址及汉长城沿线出土了5万余枚两汉简牍,古楼兰遗址出土了600余枚魏晋简牍,其中包括有关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管护方面的资料。古居延、敦煌、楼兰等地深居西北内陆,发展农业唯灌溉是赖。早自...
7月19日,湖北省文物局在襄阳组织召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勘探报告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省内外考古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专家组等约7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勘探工作全面完成,转入抢救性考古发掘阶段。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出席会议并讲话。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的“一号工程”,...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2015年中国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昨日上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勘探报告专家审查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的近70位考古专家参加了会议。 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晓云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工作是湖北继三峡、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古大会战”,共涉及境内文物点44个,其中襄阳地区31个,分布在老河口、襄州、枣阳。...
出发前合影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十堰市博物馆承担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由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襄阳(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州(曾都、广水)、孝感等。全长约27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80亿。 配合此次工程的文物保护项目由湖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实施,工程涉及44处文物点,共有18家考古单位参加,其中省内12家,省外高校6家。 十...
日前,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举行签订合作协议暨马当沉船实物捐赠仪式。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出席仪式并讲话。 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是长江航道上国家级应急施救打捞公益性事业单位。近年来,该局多次参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特别是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中应邀积极参与,为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与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87岁的朱瑶宝老人独坐在老宅的门口(7月23日摄)。这座古宅传到他手中已是第五代。他曾和几兄弟一起住在这座大宅院里长大,如今兄弟们都已经搬出去居住。老人的一儿两女也都已在县城里安家。老人和老伴一直坚守着祖上传下来的老宅不肯搬出去住,但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前几天,朱瑶宝的老伴离世,只剩老人独守空宅。老人担心,自己的儿女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古村里,会把他接到城里住,祖上传下来的宅子将成为一座空宅。 ...
北水简介 1968年生于中国吉林,原名李兆永。 90年代初起工作生活于北京,自由艺术家。 199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关于我的欲望花园 我的“欲望花园”主要有两个系列组成,“盛开的罂粟”和“湿地”。 《盛开的罂粟》系列,以黑白两色为主,表面上是罂粟花的抽象符号,背后的意象却极其丰富和内敛。隐含着艺术家对当下社会人的命运和精神去处...
北水作品在艺融美术馆内华丽展出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北水是一个多维度的艺术家,创作早期曾从事一段行为创作,期间重要作品《纸钱系列》入藏澳门艺术博物馆。95年后主要从事架上创作,作品多以个体对生命的内在感受为主,用鱼或是罂粟作为图式符号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注。近几年北水主要以“罂粟”为题材用全新的油画创作和原创丝网版画进行艺术创作,作品保持对当下社会人性、自然、生命的感知和表达。1995年至今,北水...
2013年9月28日下午16:00,盛世浮华——北水作品展在一得阁五层艺融美术馆隆重开幕。在开幕式现场策展人旱柏、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葛玉君、经济学家马国书、北大方正副总裁冯七评、德滋画廊总经理白洪和艺术家何灿波为开幕式致辞,分享对北水作品的观想感受。此次北水作品展展出以北水近两年“罂粟”题材的丝网版画作品为主,同时辅之以北水各个时期的部分油画代表作品,作品承载对当下社会的人性、自然、生命的感知和...
习惯了高堞厚墙的中国古代都城形象,你能想像得出2300多年前地处中国西北的秦国都城竟是“水环河绕”吗?然而最新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秦国早期都城雍城长时间自然河流环围,后来夯筑城墙延续了“以水御敌”的功能,堪称2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北水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说,通过2012年度的考古工作发现,秦国都城雍城长时间...
水帘洞遗址考古队6月30日透露,为期一个月的一期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即将于7月5日左右“关洞”。专家称,水帘洞遗址洞上有洞,石家庄先民居住在“楼房”里。 据水帘洞遗址考古队执行队长王法岗介绍,此次发掘面积约4平方米,发掘区长2.5米,宽1.7米,最高处约2米,最低处有70厘米。发现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等古人类遗物5万余件,其单位面积的蕴藏量在国内十分罕见。 王法岗说,此次发掘发现有大量的灰烬...
13日,距今约2至3万年的石家庄先民之家——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沕沕水景区的水帘洞遗址首次在普通公众面前“掀开盖头”,50位石家庄市民有幸一睹先人“卧室”,并亲自体验先人如何打制石器、敲骨吸髓。由河北省文物局等部门主办的“探访石家庄先民之家——水帘洞遗址公众考古活动”13日正式启动,50名活动参与者奔赴水帘洞遗址,在考古队员的引领下依次观摩考古发掘现场,一睹先人居住洞穴的真容。并在洞穴旁专门设置的试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