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家在著名的史前巨型聚落遗址——杨官寨遗址旁边,首次发现一处距今6000年的大型公共墓地,其埋葬2000余人的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属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超大型聚落,其环壕围筑的聚落状态颇有“以沟围城”的感觉,可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聚落建筑相媲美。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炜林...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 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卒于任...
记者21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 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
记者1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继发现唐宰相韩休夫妇合葬墓之后,考古人员又在西安市长安区同一区域附近发现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志揭示墓主人为吐谷浑晖华公主库罗伏和其丈夫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的合葬墓,这为北朝时期西魏、吐谷浑、柔然的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主持考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墓葬发现的地方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郭庄村西南,也就是去年发现唐代宰相韩休夫妇合葬...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日前发现,西安市长安区一处大墓为唐玄宗大臣夫妇的壁画墓。 经考古钻探与发掘,发现该墓深约11米,座北向南,墓道至墓室总长约40米,是一座由长斜坡墓道、4个过洞、5个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的唐代高等级墓葬。虽然遭到严重盗扰(已发现盗洞4个),但墓葬形制基本完整。 考古专家透露,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墓道、过洞、天井部分仅在墙面隐约有白灰层以及...
记者16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2月至3月考古人员在长安区高望堆村西发掘清理了2座唐代古墓,出土墓志揭示墓主为唐高祖李渊外孙女窦胡娘及女婿长孙无傲,同时也是唐高宗李治的表姐和堂舅。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宁琰介绍,长孙无傲墓位于夫人窦氏墓西侧,形制为长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式土洞墓,其夫人窦氏墓形制则为长斜坡墓道四天井单式土洞墓,两座墓室相距一米,均坐北朝南,依次由墓道、甬...
来中国古都西安的遣隋使与遣唐使已是和平交流的象征,那些隋唐中央政府派遣出使他国的使节如何呢?西安最近公布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座“由隋入唐”大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兄弟,二人在隋朝时曾经共同为官,其中一人唐初时还曾出使过朝鲜半岛的新罗国。 据了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今年夏季在南郊配合一处住宅小区的基建过程中发现了18座古墓,其中9座唐墓共出土5方纪年明确墓志,以及丰富的生活用...
经过近1个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西郊的阿房宫遗址区内的公路工地附近,意外发掘出20米长的西汉时期的水管道,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规划,尤其是秦汉时期宫殿给排水系统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主持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说,这条20米长的西汉下水管道朝向西南、东北绵延,虽有曲折,但是两端并未完全挖出,其总长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据了解,在44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考古人...
经过近一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区内的公路工地附近意外发掘出20米长的西汉时期的水管道,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规划、尤其是秦汉时期宫殿给排水系统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主持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说,这条20米长的西汉下水管道朝向西南、东北绵延,虽有曲折,但是两端并未完全挖出,其总长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据了解,在44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考古人员共发掘...
新华网西安12月8日专电(记者 冯国)普通人对日常装东西的编织袋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两千多年前的“编织袋”呢?据最新考古研究发现,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中出土的原来命名为“竹笥”的器具,实际上是由芦苇做成的“编织袋”,这不禁让人对于芦苇的用途价值产生了新兴趣。 据了解,考古人员今年4月份在清理西安南郊的张安世家族墓一未被盗的耳室时,意外发现了装着“山珍海味”的众多非金属器具,经多方专家现场察看初步认...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位于此间西郊的秦阿房宫前殿遗址附近发掘出一座高台建筑遗址,所出土的文物和建筑形制显示出该遗址上曾有美轮美奂的宫殿建筑。有关专家认为,该建筑遗址是始建于战国秦上林苑中、被秦汉两朝沿袭使用的皇家建筑遗址。 据记载,秦上林苑位于西安市西郊约十五公里处,在渭河以南,与秦都咸阳城隔渭河相望,是战国时期秦的宫殿园林建筑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逐步扩建为壮丽的阿房宫,是秦王朝拟建的政令中心,...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长安城最大的宫殿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发掘成果表明该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乐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有关专家称,从目前出现的一百余个柱础点来看,其建筑布局有序、结构精巧,展现出了大汉皇宫的巍峨壮丽。 据了解,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为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二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