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宁强县高家坪村拍摄的羌族民俗饮食村一景 自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该县加大羌文化传承保护力度,推进羌文化与旅游发展大融合,修建了羌族文化博览园和羌文化演艺广场免费对游客和公众开放,并在县城周边建成千山羌族民俗园和羌族饮食民俗村,形成集古羌文化保护、羌族风情旅游、羌族特色浓郁的“大观园”,这也是我省唯一的羌民族博物馆。 几名身穿羌族服饰的羌族姑娘在宁强羌...
近日,四川成都青羊区新增一家民办博物馆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青羊区文殊坊B12院落,是青羊区内唯一一家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民办博物馆。至此,青羊区已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增至10家,位居五城区首位。该博物馆的成立不仅充实了青羊区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而且丰富了青羊区民办博物馆的类型。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以保护、抢救,继承、弘扬、发展藏羌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为宗旨;以挖掘开发藏羌传统织...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饰演杨玉环。资料图 京剧《白蛇传》剧照。资料图 非遗可以归整为以下几种:(一)民间文艺,即传统口头文学、表演艺术和美术等;(二)传统知识(狭义),包括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医药、手工技艺、传统设计等;(三)传统名称与标记(传统名号);(四)传统风俗、礼仪、节庆;(五)与上述各项相关的语言、文字、实物和文化场所等。 记...
剧情简介:“我们要活着出去” 山崩地裂,羌山悲吟。废墟中站立起来的阿妈手托羌红向苍天呼号:天神啊,让灾难快快过去,让亲人平平安安!她穿行于废墟,寻找失踪的儿子。阿妈经过倒塌的碉房,听见废墟下有呼救声,她无力营救,情急中撕下半幅羌红作为红飘带高挂于废墟上。阿妈背着遇难的儿子回家,一路上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飘扬着羌红的废墟下,依娜用歌声呼唤昏迷的恋人古尔玛。悠远的歌声再现...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越来越多的羌文化形式在灾后重建中获得新生——走出古老的村寨,为全国、全世界所关注。 2008年6月,茂县的羌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王全应邀去北京,在中国非遗展演上用羌笛演奏《西哟惹》,让全场观众泪湿眼眶。此后,他还多次到北京、广州等地演出。地震发生后,何王全凭借回忆,在帐篷里整理出三首古曲—&md...
中国汶川第二届古羌文化节近日在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拉开帷幕。在这个震后举办的首个羌文化节上,羌族人民载歌载舞、笑逐颜开,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展示着汶川依然美丽。 开幕式上,《爱在汶川》大型实景羌族民俗风情歌舞表演成为重头戏,汶川百姓敲起羊皮鼓、唱起羌歌,载歌载舞。《爱在汶川》由祭山闹山转山3个篇章组成,祭山展示了羌族人民传统的祭祀活动;闹山则紧扣羌族百姓凝聚力量,重建家园的主题;而转山道出了汶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场大地震,令羌族及羌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特别是羌族博物馆等场馆的倒塌、数十位羌文化研究者、诗人及羌族民间艺术传人的遇难,令人叹息。 然而,就如同星火可以燎原,在北川,一批立志于文化保护的人在这块破碎的土地上苦苦坚守。 舞者王官全:羌文化的土壤在北川 在北川擂鼓镇板房区的文化中心再次见到王官全时,相比两月...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场大地震,令羌族及羌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特别是羌族博物馆等场馆的倒塌、数十位羌文化研究者、诗人及羌族民间艺术传人的遇难,令人叹息。 然而,就如同星火可以燎原,在北川,一批立志于文化保护的人在这块破碎的土地上苦苦坚守。 舞者王官全:羌文化的土壤在北川 在北川擂鼓镇板房区的文化中心...
“中国禹羌文化文坛”29日在大禹故里——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四十余位研究禹羌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震后北川。 与会学者就禹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灾区文化重建与传承进行研讨。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泉认为,大禹治水所体现的务实、民本、博爱精神与此次北川抗震救灾精神高度一致,这是对禹羌文化最好的诠释。他希望对禹羌文化的传承不要仅仅停留在建筑符号上。 ...
县领导带头跳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全县中小学推广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与发展旅游联姻的羌族故里之路 2008年岁末,陕西凤县试行居民民族成分汉改羌引发的争议,使得地处陕西西南部、秦岭腹地的陕西宝鸡市凤县一时间跃入国人视野。凤县为营造羌文化氛围、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鼓励群众恢复羌族成分的做法饱受争议,该县半年多来全力打造羌族故里、挖掘羌文化的种种雄心勃勃的举措逐渐为外界所知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