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捐赠仪式。图为法库县委书记王欢苗在捐赠仪式上讲话。钱志国摄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和夫人,3月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向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捐赠了211件二战时期文物及资料,法库县人民政府向陈灿培颁发了“荣誉市民”证书和纪念杯,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向陈灿培颁发了捐赠证书。 位于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沈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通航产业园内的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主题纪念...
记者从《关公全书》编纂委员会获悉,“关公故里”山西省运城市十余位关公文化研究学者经过近五年的广征博采,近日编纂完成《关公全书》,并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关公是人们对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的尊称。关羽,字云长,生于公元160年,山西解州常平村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因其忠义仁勇的道德品格,在他去世后,其形象逐渐演变成民间祭祀的对象。 据编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公...
资料图:图为莫高窟第130窟《盛唐的女供养人-段文杰临摹》。敦煌研究院供图 今年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相继推出了莫高学堂等研学和体验项目,配以不同领域专家讲解的这类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旨在将几十年积累的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在民间传播和普及,满足越来越多对敦煌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公众。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热爱敦煌的公众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就是来感受一下敦煌文化的魅...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优势互补,产、学、研相结合,3月15日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与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平台与实践基地,共同进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展示利用、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与关键技术、文物分...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古代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然后写了一本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对书法家何大齐来说,或许不仅仅意味着完成一个心愿那么简单。而他的人生经历,远比一部书还要丰富。 何大齐。受访者供图 花费四年时间写成一本书 何大齐今年79岁,先祖在清朝嘉庆年间便已经在北京定居。他本人也一辈子没离开过北京城,所以即便祖籍在浙江,口音里却没有一丝南方的软糯。 ...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央广记者王菲采访时表示:“一个完整接受知识教育的人应该要掌握这三门知识:向书本学习,向文物学习,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未来,这是我们文博人的视野。” 雅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如何“上新”? 贺云翱:博物馆是雅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也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的高雅文化有全新体验,这是博...
“作为来自考古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我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是深化考古学研究,另一方面是让研究成果惠及民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第30次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湖南省文物局关于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出席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固定列席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参加会议。 湖南第八批国保、第十批省保申报遴选工作于2018年8月启动...
“生态——山东当代艺术研究展”3月6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赵晓摄 “生态——山东当代艺术研究展”3月6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近20位艺术家、美术评论家齐聚现场,共同探索山东如何打造本土当代艺术“生态圈”。 记者当天在展厅内看到,展览选取了朱艾平、隋建国、张永见、李刚、焦应奇、杨越、张望等17位艺术家的60余件作品,以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媒介语言方式勾勒山东当代艺术的“轮廓和生态”...
封泥的发现,大体到现在已经有200年了,从道光二年四川人挖山药得到了一个窖藏开始(当时不知道它的用途),到光绪三十年有了《封泥考略》,收录846枚,再后来有《封泥汇编》,收1115枚。 1994年孙慰祖先生《古封泥集成》出版,他收集了2670枚1993年以前的封泥,其中大多数是汉封泥,较少战国封泥、唐封泥、魏晋封泥,秦封泥当时也不能确定有多少。 到了1987年、1988年,西安汉长安城...
“补丁”填回去后,修补完成的洞边缘外,还有一圈薄薄的浅坑。 修补用的木头,只有3厘米厚,上面有削还有凿的痕迹。 带着一双蓝色塑胶手套,吴健微微弯下身子,从独木舟底部,轻松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木头,像打开机关一样,船底出现一个20公分左右的洞。 眼前这条独木舟,是著名的8000年前的跨湖桥独木舟,也是迄今保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在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遗址厅,6.5米深的湘湖水...
刘国祥研究员展示介绍《红山文化研究》学术专著。孙自法摄 “红山文明形成于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5300-5000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雕琢和使用,形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礼制形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红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 致力于红山文化考古发掘研究、出版蜚声海内外学术专著《红山文化...
1月25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18年度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于在文物科技大厦顺利召开。 此次参加评选的15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是从院内报选的4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涉及建筑维修、保护性设施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多个领域,是遗产院过去两年最亮点项目的集中汇报展示。 评选活动邀请陕西省内外11位考古、文保、规划、建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对15个项目汇报进行了提问、打分、讨论及精彩点评,共...
中国考古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在形态特征上比较原始的“现代人近亲”许家窑人的牙齿生长发育规律与现代人相似,表明许家窑人可能像现代人一样遵循着较慢的生理节律。 许家窑人是在中国华北地区许家窑村出土的早期智人化石,生活年代距今10.4万年至24.8万年,处于中、晚更新世交替期,是现代人起源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1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说,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扫描技术,研...
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公布对我国最北的早期人类——“扎赉诺尔人”头骨的最新研究结果,确认其年代上限为距今1万余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小红公布了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博物馆所藏的4个当地人类头骨所做的碳14测试报告,一号头骨经树轮校正后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另外三个头骨分别为距今7400年左右、1600年左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