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永兴县马田镇的罗尾史家村,拥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个古老的村子,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甚多,大夫第是其中一座非常精美的古建筑。日前,笔者走近这个鲜为人知的清代古建筑。 全村目前有四百六十多户,两千三百六十多口人,村民都姓史。来到位于村子中央的古宅旁,一座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就完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门头上白墙黑字刚劲有力的"大夫第"三个字格外醒目。 大夫第为青砖青瓦建筑,座西向东,大门向...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昌平区平坊村菩萨庙大殿耳房无存、文保碑被砸。法制晚报记者探访发现,这里属于官方普查登记文物,随着村子拆迁,逐渐疏于管护。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已去现场勘查,并计划明年启动菩萨庙的修缮工作。 古庙建于清代 古建筑多数灭失 明代便已成村的平坊村,如今是一座拆迁村,满眼的残砖瓦砾,剩下的建筑屈指可数,其中就包括一座破败的菩萨庙。外来人很难注意到这座古建筑的存在,因为这...
近日,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在海防遗迹调查中,发现一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 走进即墨市丰城中心社区的外栲栳村,眼前出现了许多古老建筑,这些建筑多为四合院,虽然历经风雨,渔民也已不再居住,但大门楼上精美的木雕仍然清晰可见,随处可见的青砖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笔者注意到,这些四合院的房屋多为硬山顶两面坡砖石木混结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顶多用青色小板瓦,以合瓦屋面和仰瓦灰梗屋面为主,无吻兽和脊兽,...
查验关员正在查看从包裹中取出的雀替 梁丹/摄 11月10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4名专家为萧山机场海关查获的一批疑似文物品做了“会诊”。“这批文物是清代的人物雕刻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属于禁止出境的物品。”文物鉴定专家经过商讨后得出结论。这批文物正是十天前由关员们在快件渠道查获的。 10月31日,杭州海关隶属萧山机场海关关员在对一批出口至香港的快件进行例行审核时,一票...
日前,笔者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遐迩闻名的下庄村发现清代建筑,有艺术雕刻对联、动物之类的石门,据悉,至今有200至300年的历史。下庄还有众多绝景风光,吸引游客观光、访古。 下庄是一个神奇而发生奇迹的“神珍村子”。位于神奇的小三峡左岸小小三峡上游平定河左侧的后溪河峡谷里, 80余户人家400余人生活在形似一个天坑里的陡坡上。上下河谷是悬崖绝壁,对岸是陡岩,可谓“世外桃源”。从坑口至坑底110...
罗源山区分布着大量的畲族聚集地,并保存着不少有畲族特色的古民居,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当属罗源县霍口福湖村。日前记者来到这个村,发现这个目前人口不足700人的畲族村,竟藏着8处清代古建筑群,特别是雷家大院和兰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群气势磅礴,内部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建筑细部雕饰。据了解,当地已经在筹建畲族民俗博物馆和文化主题公园,以保护和开发这片古民居。 古民居气派非凡 在雷家大院前,记者看到4个排列整...
大厅门上方挂着两块门匾,一块写着“文魁”,一块写着房子的具体信息。 罗源山区分布着大量的畲族聚集地,并保存着不少有畲族特色的古民居,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当属罗源县霍口福湖村。日前记者来到这个村,发现这个目前人口不足700人的畲族村,竟藏着8处清代古建筑群,特别是雷家大院和兰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群气势磅礴,内部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建筑细部雕饰。据了解,当地已经在筹建畲族民俗博物馆和文...
近日经浙江奉化文保部门确认,在离奉化市区45公里的董家村,发现了一个晚晴时期为主的古建筑群。 据了解,小山村保存得非常完整,弧形的围墙,月牙形的屋顶,将庭院的空间巧妙地利用起来。建筑群包括清代早期的祠堂、道光年间的家训、台湾书法家董开章的故居等。当地文保专家说,这种村落现在已很罕见,这次发现,对研究山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有很高价值。
弧形的围墙,月牙形的屋顶,将庭院的空间巧妙地利用起来。稍远处,三个阊门,十六个院子,一个古祠堂,一栋一栋清代风格的古屋在奉化小山村里绵延开去。 昨天,奉化文保部门确认,在离奉化市区45公里的董家村,发现了一个晚晴时期为主的古建筑群。 小山村保存得非常完整,包括清代早期的祠堂、道光年间的家训、台湾书法家董开章的故居等。当地文保专家说,这种村落现在已很罕见,这次发现,对研究山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有很高...
来自贵阳市文物管理所的消息称,正在进行的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省文物普查人员在花溪区石板镇摆勺村,发现一处完整的清代中晚期四合院建筑群。普查人员表示,从其年代及工艺方面看,该建筑群极具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 5月8日上午,文物普查队员来到石板镇摆勺村,在调查过程中,当地村民介绍,该村“有三个连在一起的院落,年代已经很久。”当普查队员来到现场后,顿时兴奋不已,原来,这是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