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盛器 高21.9厘米、口径6.3厘米 此器为短颈,筒状直腹,短流上饰6道弦纹,器身施黄釉,釉下可见拍印的网状花纹。寿州窑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瓷器以黄釉为主。黄釉是在氧化焰中烧成,又因控制火焰之别而产生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坯面一般先施白色的化妆土。器类有碗、钵、杯、注子等,以碗最多。
■寿州窑及其工艺 寿州窑是唐代的一大名窑,它以出产黄釉瓷而著称。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寿州瓷黄”,将其列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 它始烧于六朝、隋,盛于唐,历时二百余年,窑址在安徽淮南市上官镇的管家咀、马家岗一带,范围长达三公里,旧属寿州,故名。 寿州窑瓷器的黄釉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釉下普遍施有一层细腻的化妆土,釉面光润,开片细小,由于普遍采用蘸釉法施釉,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
青釉盘口壶是隋代寿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这件寿州窑青釉莲瓣纹盘口壶(图1),高36.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8厘米。壶盘口外撇,长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壶的肩部置六个圆孔桥形系,系与系之间刻划两道凹弦纹,上腹部饰一周覆莲瓣纹,腹中部饰一周仰莲瓣纹,两组莲瓣纹间刻两道凹弦纹分隔开。壶身大半施釉,釉色青翠,玻化程度较好,晶莹透亮,略有细小的开片。腹中部向下腹部有自然垂釉现象,俗称“蜡泪痕”。...
寿州窑,也称淮南窑,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存世仅有350年。1989年5月3日,一件在原合肥郊区义兴乡梁河塘郢村出土的隋代寿州窑六系青釉盘口壶,虽经1000多年的沧桑,却保存完好,为研究寿州窑的专家们提供了珍贵实物,也让现代的人们直观地看到1000多年前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瓷器模样。 寿州窑地跨古寿、濠两州(即今天的凤阳县和淮南市等地),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时代从南朝的陈经隋至唐末...
目前淮安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是由淮南市博物馆和淮安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寿州窑瓷器精品展》,共展出寿州窑精品瓷器文物80件、标本20件,以及寿州窑知识说明牌等。寿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高塘湖沿岸。因该地唐代为寿州所辖,故名寿州窑。 据了解,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兴于隋,盛于唐,唐末衰落,宋代停烧,历时近400年。早期多烧造青釉瓷,唐代以烧造黄...
网络图片:寿州窑瓷器 11月3日上午,记者在宿迁市博物馆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展。原来由淮南市博物馆、宿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寿州窑瓷器精品展》将于11月15日在宿迁市博物馆开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展出寿州窑精品瓷器及残片100件。寿州窑始烧于南北朝晚期,兴于隋,盛于唐,唐末衰落,宋代停烧,历时近400年,是我国南北朝至唐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也是安徽省目前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中...
老窑瓷_唐代寿州窑黄釉乳钉纹瓷豆 寿州窑的分布与年代 寿州窑分布区域比较广。从目前发现的被确认为寿州窑遗址的积聚点有10处。地跨古寿、濠两州,即今凤阳县和准南市等地,是一个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延绵不断的大窑场。以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上较为密集。 寿州窑延续的时间长,它创烧于南朝的陈,历经隋、唐的繁荣期,唐末开始衰落,大约350年左右。隋及隋以前的早期窑址...
唾壶又称“唾器”,用于盛装唾吐物,卫生用具,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六朝大量烧制。唐代唾壶形制出现较大变化,演变为口沿呈漏斗形状,称其为渣斗,功能除保持原来的功用外,兼用作茶器。2006—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进行发掘,出土了数十件渣斗,在一件铜质的渣斗内发现残留的茶叶,从而推断,这件铜质渣斗是一件茶器,是用来盛放茶渣的。 唐代渣斗与唾壶相...
寿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其窑址分布在安徽省淮南市上窑、三座窑、徐家圩一带。上窑镇唐代时属寿州,故名寿州窑。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中晚期,兴盛于隋、唐,晚唐时停烧。入唐以后,寿州窑产品以黄釉为主,器型众多,装饰工艺多样,寿州窑以其独特的风格,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南青北白”引领了盛唐时期制瓷工艺的总体风尚.也代表了黄河、长江流域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然而在青、白二色交相辉映下,地处淮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却呈现着迥然有异的黄釉瓷的身影,它就是以“寿州瓷黄”闻名于世的安徽寿州窑(图1)。唐代主要烧黄釉瓷和少量黑釉瓷,产品有碗、盘、杯、盏、钵、枕、注子、玩具等。 寿州窑始烧于南朝陈,属青瓷体系。经隋代的工艺鼎革,至盛唐时,寿州窑始烧黄釉瓷器,并逐渐达到顶峰...
寿州窑遗址碑 寿州窑复原图 说到我国著名的窑址,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唐代河北的邢窑、四川的邛窑、宋代浙江的越窑以及金元时期河南钧窑等。但在我省的淮南,却有唐代七大瓷窑之一的寿州窑。寿州窑还是我省发现最早的窑址,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皖北盛产煤矿的淮南,为何也有过瓷窑,还曾经十分辉煌? 散落于田间的窑具 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西北1.5公里处, “这...
寿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南北朝中晚期,兴盛于隋、唐,晚唐时停烧。陆羽在《茶经》里称“寿州瓷黄”,将它列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寿州窑早期产品以青釉为主,釉色青中闪黄。器物多施半釉,釉面密布细小开片。入唐以后,产品以黄釉为主,兼烧黑釉、茶叶末釉、酱红釉等。寿州窑器型众多,装饰工艺多样,在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寿州窑以其独特的风格,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寿州窑分布区域比较广。从目前发现的被确认为寿州窑遗址的积聚点有10处。地跨古寿、濠两州,即今凤阳县和准南市等地,是一个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延绵不断的大窑场。以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上较为密集。 寿州窑延续的时间长,它创烧于南朝的陈,历经隋、唐的繁荣期,唐末开始衰落,大约350年左右。隋及隋以前的早期窑址有地属凤阳县的临泉寺、大刘庄和上刘庄及淮南市上窑镇的管家嘴地区。唐代窑...
唐寿州窑黄釉瓷枕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艺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兿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量的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