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盛器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刘华墓出土 高7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厘米 瓶敛口,矮颈,广腹,小底,状如橄榄。肩颈部置3耳,上腹壁贴饰3组半圆弧条纹,下腹部有一圈粗绳纹贴塑。胎质粗疏,呈橙红色,通体施孔雀蓝釉,厚而晶莹,瓶内颜色青灰。同出的孔雀蓝釉陶瓶还有2件,与之均放置在墓穴前室。一件和此瓶类似,另一件颈肩附4耳,腹壁环贴4道粗绳状纹。 ...
磁州窑是我国瓷器的重要产地,烧造时间之长,产品之多,影响之大,为后人所关注。 这尊孔雀蓝香炉产自明代早期磁州窑。孔雀蓝香炉为出土之物。高7厘米,直径14厘米,炉内外均施孔雀蓝釉,厚唇,炉身朝外自然敞开,呈喇叭状,炉身盛开三朵黑釉葵花,视觉效果突出,四周配上茎叶,主次分明,画面剩余空白处采用席纹补白,笔意流畅,构图精巧。香炉圆底露胎,留有修胎的痕迹;炉腰下有凸起圈,圈下外装饰三只浮雕型如意...
笔者收有一件明宣德孔雀蓝桃形瓷印泥盒,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4.5厘米,上部有三片凸塑连枝桃叶纹,尖部有许多凸塑小点纹饰。印泥盒造型漂亮、典雅,小巧玲珑,有蓝宝石般的光泽,包浆温润,其上下部口沿处,局部有剥釉。 印泥盒瓷胎为典型糯米汁胎,细腻、洁白。印泥盒为手工塑制,造型讲究,做工精巧,上下扣合完美,合在一起恰似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蜜桃,让人爱不释手。此印泥盒釉色纯正、厚润,蓝得鲜艳、...
孔雀蓝釉是一种美丽的色彩釉,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也有人称之为“法翠”、“法蓝”等,孔雀蓝釉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釉光华丽,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法花,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 纯净辽远 丝路生辉 清初·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孔雀蓝釉”属于西...
磁州窑是我国瓷器的重要产地,烧造时间之长,产品之多,影响之大,为后人所关注。 这尊孔雀蓝香炉产自明代早期磁州窑。孔雀蓝香炉为出土之物。高7厘米,直径14厘米,炉内外均施孔雀蓝釉,厚唇,炉身朝外自然敞开,呈喇叭状,炉身盛开三朵黑釉葵花,视觉效果突出,四周配上茎叶,主次分明,画面剩余空白处采用席纹补白,笔意流畅,构图精巧。香炉圆底露胎,留有修胎的痕迹;炉腰下有凸起圈,圈下外装饰三只浮雕型如意足,特色...
一、“孔雀蓝釉”简介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
提起孔雀蓝釉瓷,人们便会想起2004年香港苏富比的春季艺术品拍卖,此场拍卖的重头戏是286号明宣德孔雀蓝釉盘,1238.24万港币的拍卖成绩,成为单色釉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只天价盘子原属英国铁路退休基金会,记录良好,品相极佳,盘形优美。器壁暗刻花纹,盘底青花双圈六字官款。孔雀蓝釉发色均匀鲜艳,专家坦言:就明代早期瓷器的烧造水平而言,此类品种在世界上存世量不超过十件,实属绝代珍品。 "孔雀蓝釉"...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 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 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 孔雀蓝成熟于永宣,在成化、弘治的官窑内上升至登峰造极的高度。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孔雀蓝以铜为...
直径34厘米 口微敛,弧形浅壁,盘心微凸,圈足宽大。器壁装饰颇为别致。其制作工艺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青花绘出莲池鱼藻纹,然在盘壁上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再在盘外施孔雀绿釉中温二次烧成。画面上莲花盛开,荷叶亭亭,荇藻交错,形态各异的鱼儿在其间游弋。孔雀绿是明代始创的新品种,传世珍贵。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 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曾以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 孔雀蓝成熟于永宣,在成化、弘治的官窑内上升至登峰造极的高度。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 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 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 孔雀蓝成熟于永宣,在成化、弘治的官窑内上升至登峰造极的高度。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