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春节期间,四川博物院为公众朋友们奉上了既有展现捐赠人挚友情和家国情的捐赠书画展、炙手可热的四川深厚历史底蕴的 "国宝"展和特别应景的"猪"文物图片展,还有官方授权的全球顶级IP动漫展,可谓来到川博就能感受到一场"古老"与"年轻"的对话。 此外,2月7日至8日期间,每天下午2点-4点,还为公众准备了可以现场报名的"展厅寻宝"活动。川博诚意满满,邀您博物馆里过大年,喜气洋洋迎新春! ...
战国 · 虎纹铜戈 长25.2厘米,宽13.6厘米,高2.4厘米 1972年四川郫县独柏树出土 长援中胡,长方形内。近栏处有三穿。援后部至内两面饰半浮雕虎头,张口吐舌,口中一穿;虎身阴刻,延于内上,内中一穿。戈的一面浮铸一椎髻、腰悬宝刀之人。另一面阴刻巴蜀文图语。援脊下两面均饰滴水纹。
深冬天寒,天府之国的看展却热度不减。 1月7日,“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展出最后一天,近3000名观众赶来四川博物院观展,这场以印度和中国的150多件佛教造像雕塑精品为主的展览,共吸引了20万观众现场观展。 “博物馆热”也吸引了业界肯定的目光。1月2日,国内知名微信公众号“文博圈”发表《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文章,在成都举办的《丝路之魂—...
汉 连弧纹铜镜 过去的铜镜,在制造过程中,锡含量较高,时间一长,容易出现脆裂,在修复铜镜中,借鉴了瓷器修复着色的方法,对铜镜进行做旧,还原铜镜应有的色彩。上图为修复前后对比图。 这件青铜罍口径17厘米,通高45厘米。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 在成都平原出西周的青铜器很少见。左图为修复前后对比图。 近日,三星堆博物馆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
近日,由四川博物院与澳门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甄选了100件(套)张大千艺术作品,为观众展现一个立体的“大千世界”。 四川博物院是全世界收藏张大千作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本次展出的大千先生作品,包括临摹敦煌壁画、书信、印章,以及原创书画等珍品,有些甚至此前从未出过库房,是首次与公众见面,观众可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作品,对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及创作理念有...
博物馆展陈文物信息简单、语音讲解听不过瘾,这似乎已成国内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通病。4月底,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启动馆藏文物基本信息整理工程。以此为基础,未来川博在讲解词撰写、文物陈列等方面,将得以为公众提供更立体而丰富的信息。 川博典藏部主任彭代群介绍,川博馆藏文物多达32万余件,其中书画类文物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古代书画的款识、题跋等见证了文物的流传有序,其间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
你见过把100多字刻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吗? 你见过把4000多字组成肖像,刻在长8厘米、宽5厘米的象牙上吗? 是什么人,能被称为“神刻”?又是什么样的象牙微雕,当年会被周恩来作为国礼赠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此人,正是已故的“艺庐”第11代传人刘声道,因在金石书画各方面的造诣,被推举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19日下午,“金石书画艺术家刘声道先生遗作展”在四川博物院开...
4月4日下午,泰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一行二十余人访问四川博物院。这是诗琳通第41次访华,她的首站选择了成都,同时,这也是她第8次访川。外交部领导,泰国驻华大使毕力亚·肯蓬,泰国驻成都总领事潘媞葩,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党委书记卢越等陪同参观。 诗琳通公主一行分别参观了四川博物院的张大千艺术馆、巴蜀青铜器馆、陶瓷馆及藏传佛教文物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公主一边拍照还一边在随身小本上认真...
网络配图 上周六,本来下午5点就闭馆的四川博物院晚间仍灯火通明,500多名观众听川博首席专家解读“扬州八怪”的故事,并在文物库房中首次窥探到国宝级别的斯瓦特佛像以及齐白石书画。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资源,四川博物院试行每周六延时...
川博工作人员小心布展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让很多人向往夜游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自元宵节举行“川博华灯欢乐之夜”后,每周六晚的延时开放政策也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规范,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3月4日,川博延时开放至晚8点,近千名观众走进博物院,和院长摆龙...
川博工作人员小心布展。摄影吕甲 保管员展示齐白石画岱庙扇面。摄影吕甲 市民走进川博修复实验室。摄影吕甲 国宝级文物斯瓦特风格铜佛像首次与观众见面。摄影吕甲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让很多人向往夜游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自元宵节举行“川博华灯欢乐之夜”后,每周六晚的延时开放政策也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
3月4日晚7点至8点,已试点每周六延时开放的四川博物院,再度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出6大便民主题活动。届时,公众不仅可以有充足时间观展,还可以听专家鉴赏文物、看神秘的文物修复、并把精美文创产品带回家。 告诉你如何修文物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川博物院作为延时开放的试点,不仅于元宵节提前开始了延时...
四川博物院作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现存古籍善本4万余册,门类齐全、年代久远、存世稀少,已形成完整体系,是四川博物院资料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价值。但受四川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古籍保存条件制约,古籍文物存在酸化、虫蛀、霉斑、开裂、污染等多种病害,严重威胁古籍的生存。为此,该院古籍保护技术人员针对古籍善本的现状,设计完成科学的保护方案,制定长期的修复计划,逐年分批完成川博院藏古籍...
2016年10月21日,“伟大征途上的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开幕式及《伟大征途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珍贵文物解读》图书首发式在川博举办。为了更好的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传承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开幕式当天主办方邀请了50名官兵代表、100名学校师生代表及老红军后代、红军家属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四川博物院于2014年成立了以院长盛建武为组长的“重走长征路...
10月21日,历经近两年的筹备之后,由四川博物院以及省内外31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 《伟大征途上的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在四川博物院开幕。这是四川博物院首次联合省内外31家博物馆、纪念馆及相关文博单位共同策划的展览。 当天,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伟大征途上的中国梦——红军长征在四川》图书也举行首发仪式。“展览和书籍都是用实物讲故事,凸显了红军精神,红军长征是为人民‘翻身求解放’,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