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楼: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皖南宣城是出产宣纸的地方,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和重视,由此宣城成为读书人的向往之地。当然宣城的闻名天下,也与南朝大诗人谢脁密切相关。唐贤李太白曾六下宣州凭吊之,写下 “一生低首谢宣城”诗句,谢脁楼更为后人景仰。

 

  谢朓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1937年日寇炸毁了谢朓楼,致使名楼不传。

 

  谢朓楼始建于南齐,初名高斋,相传为谢脁太守所建。唐初,在高斋旧址建北楼作为官府宴会的场所。尔后,谢朓楼屡废屡建,历经沧桑,今逢盛世,文运再兴。去岁春天,宣城市政府重修名楼,展示谢朓事迹,邀请我题写匾额并创作一副楹联。我高兴地接受任务,又怕题写不好,贻笑大方。怀着矛盾的心情,我特地造访了重新修建的谢朓楼。斯楼于1997年在高坡原址上重建,为二层楼阁,四檐高飞,曲径回廊,典雅庄重。在谢朓楼放眼望去,古城新貌,一派欣欣向荣。

 

  在中国文学史上,谢朓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因与南朝宋大诗人谢灵运同宗,诗风深受谢灵运的影响,人称“小谢”。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 谢朓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在我国诗坛上具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有“继汉开唐之功”,连狂傲不羁的诗仙李白都向谢朓 “低首”,这绝非偶然。杜甫称“诗接谢宣城”, 谢脁同时代的文学家沈约称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二百年无此作也”。梁武帝则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谢脁融情入景的山水诗风,直接影响了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我读谢朓的诗赋,完全是受李白点赞的影响,感受其大气和深幽。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这正表现了诗人彷徨的心情,连景物都笼罩了凄凉的气氛,远超同时代文人表现的力度和高度。

 

  谢朓,官至尚书吏部郎,官场恶斗,让他心力憔悴。明帝建武二年(495年),他出任宣城太守两年多时间,从政宽简,亲民恤民,社会安定,颇有政绩。公务之余,谢朓徜徉于宣城的大好山水,闲情逸致,吟哦不绝,抒发内心的畅快。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和才情,得到空前的释放。在宣城谢朓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宣城秀丽的山川,成就了一代诗杰谢朓;谢朓的才情,更增添了宣城的文化底蕴。后谢脁卷入王室内部斗争,秉性耿介的他惊愕于同室相残,坚持正义,反遭诬陷下狱,含冤而死,年仅36岁,让后人扼腕叹惜。

 

  我国诸多名楼,往往因为拥有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如岳阳楼因范仲淹之文而扬名,黄鹤楼因崔颢之诗而传颂,滕王阁因王勃之赋而风弥。谢脁楼亦始建于名人,得名于名人,文脉传承了1500多年,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赋诗无数,在历史上的声誉以及在文化史上的影响,少有比肩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