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艺术:南迁而来的穿斗抬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追溯徽州建筑史,自秦置黟、歙两县。其山民始愿而朴,栖身于“干拦式”巢居。

 

  受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水上村落“穿斗式”影响,建筑构架由“穿斗式”萌芽、雏形,至定型的历史进化。又自秦汉后北方大批汉人流徙南迁,历经“晋宋两南渡”,特别南宋江山偏安江佐等历史演变,徽地“汉化”文风盛起,建筑技艺也受其影响、南北做法相承,融“穿斗式”与“抬梁式”于一体。

 

  到了明代民居格局基本定型,形成以内设“天井”,三间五架“程式化”格局。

 

  这种程式化模式并深深的印在工匠的脑海里,无须图纸,只靠口传身授传教给徒弟,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州古代工匠以砖、木、石、铁、窑五色匠人组成“徽州帮”。徽州营造业离不开这五种工匠。

 

  窑两种工匠以各自生产的半成品,提供建房之须,砖、木、石三种匠师专管营造施工。民居建造前先由房主(东家)找来砖木石把作师傅磋商(称会墨)。选定房屋格局式样,定下尺寸,而后各班工匠“进东”(东家作坊)。按拟定式样互相配合施工。

 

  石匠活施工程序:挖脚——采石——砌石基——制安细料等工序。

 

  木匠活施工程序:出山料——起工驾马——画墨接榫——排列——竖屋请梁——理柱

 

  砖匠活施工程序:墙坦的种类——灰泥拌制——砌筑——粉灰——地面做法——屋面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最精华的部分,彩画艺术也被很好地应用到了徽州建筑上面。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遗产资源受到了重视和保护。一批古建公司相继成立。一批民间老艺人被重新组织起来,并开始收徒传艺,徽州建筑传统技艺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