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中科学性的全面提升,通过科技考古获取的包括动植物遗存、冶金遗存、陶瓷遗存和纺织物遗存等一大批可移动科技文物数量骤增。它们蕴含着古代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时段的人类基因、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信息,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基因信息,古代众多科技工艺流程信息等。放眼世界,鲜有国家拥有如此重要、珍贵、系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但这批可移动科技文物尚未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管理,而是散布在各地教学研究机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对考古遗址出土数量巨大、种类特殊的重要科技文物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安全保护、合理利用以及全面共享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翔实的科学资料有利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状况、经济特征、文化传统和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增强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借鉴实物。同时,在保护中国生物基因、古代发明创造专利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能够为相关学科研究中国各民族的源流和交融、古代人类体质健康状况、多种疾病的发展历史、动植物资源的谱系特色、人工栽培和驯养引发的基因变化、古代科技史发展、多种传统工艺传承等课题提供充分资料。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保障学术研究规范,有益于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第三,对科学标本进行有效管理与保护,为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关知识为公众教育服务,尤其是通过实物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科技创新教育。

  为加强重要科技文物资源保护,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文物资源标本库和数据库的时间表;发挥相关研究单位的作用,委托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负责具体建设人骨、动物、植物、冶金、陶瓷、纺织等相关科技文物资源的子标本库和子数据库;为以后建立网上博物馆奠定基础,细化分解工作内容,包括既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基本框架的研讨与构建,术语或含义的规范,标准化建设、入库标本范围和标准的确定,标本的收集和分类,标本数据采集和归纳,实物标本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查询或检索系统的构建等各个方面;以“互联网+”为指导,以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系统整理科研标本的信息或数据,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向国内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开放,也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技术平台。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