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作品一轮又一轮的“寻宝热”“文博热”引起人们对考古、文博专业的兴趣。作为本届唯一一位考古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目前对考古、文博领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建议大幅度增加编制,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支持力度。他还就考古文博类影视作品、考古走出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透露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预计明年开招本科生,设考古文博学院。

地方考古机构编制

应至少增加50%

作为考古领域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巍表示自感责任重大,“全国两会上我最关注的就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相关的内容。”

王巍这次提的建议之一是大幅度增加地方尤其是省级考古机构的人员编制。他说,这些省级的考古机构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专门成立的,很多机构编制都是延续当时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人左右,后来可能有所增加但很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考古在重大工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包括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以及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都需要考古发掘介入。但还是那些人、那些编制,刨除相当一部分后勤工作人员,也就只有二十人左右负责一个省的考古,这就导致大家疲于奔命,甚至同时管两三个考古项目,研究精力跟不上,导致很多人不能按规定在大型考古项目结束后两三年内完成考古报告。

一方面是缺人,一方面是人难进。由于编制不够,很多文博考古专业的学生进不了对口单位,有些要在编外等好几年,很多专业人才就流失了。实际上对考古、文博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真正在这个领域就业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要大幅度增加考古岗位编制,至少三年内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

加强基层建设

让更多国宝“说话”

王巍的第二个建议,是加大对基层文博工作的支持力度。“我到一些县发现情况很不乐观,可以用‘凄凉’来形容。文物保护情况不好,展出说明写得不好,地方又昏暗、条件又差,有些连地方都没有;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一个考古、文博专业出身的,他们的工资低,经费又少,却要承担一个县的文物保护工作,根本不可能。这不是个别现象。”

王巍表示,要增强文化自信,博物馆应该是一个重要窗口,是一个大课堂。目前我国一些大的博物馆设施等比较好,但基层很差,整个文博领域的基础就很薄弱。基层又跟百姓息息相关,它能展示各个县的风土、历史、文物等传统的东西,所以要加大支持力度。

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王巍对此“双手赞成”。他说,以前在一线工作经常会碰到文化和旅游部门争夺对某个文保单位的管理权,而机构改革后就能不断理顺这一关系。“现在文物保护的意识有所加强,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积极应对的措施,比如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的考古遗址为依托,建立集民众休闲、考古和文化氛围营造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保和旅游的矛盾。首先要保护好,然后再展示出来让老百姓看。”

王巍认为,对于一些冷门的文保资源,就要让文物“说话”。博物馆展出文物不能只提供名称和朝代等简单的信息,这是给专业人看的;博物馆首先要让百姓看得懂,其次要让人有兴趣知道其来龙去脉,最终能受到教益,感受到文化自信。

对于近期《国宝档案》等文保类节目的热播,王巍认为,这些节目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势来宣传文物,深度开掘其内涵,比一般的介绍形式新颖创新,值得推崇。“还应该有更多的形式。”此前,王巍主持同央视合作栏目《考古进行时》,改变原先纯粹介绍考古的新闻形式,把考古的过程全景展现出来,包括如何勘探找文物,如何发掘,如何通过发掘出来的遗迹和遗物研究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看到了考古的艰辛。

考古走出去

展现大国形象

采访中王巍透露,今年2月28日中外考古合作项目获得埃及方面的批准,正准备走出国门到埃及当地考古,“今年秋季就能进行具体的发掘。发掘的地点位于卢克索,就是上下埃及统一以后的首都,在著名的卡尔纳克神庙旁边。”

考古走出去,具有深远意义。王巍说,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走出去增强软实力,而考古也是一种软实力体现。古埃及、古印度是古代文明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去到那里考察才能反观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考古走出去还能获得更多的国际考古发言权,跟文明古国的称号相称。

王巍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除了自己国家考古之外,一般都会到别的国家去考古,比如埃及目前有200多项考古,美、英、德、法等国自不必说,甚至阿根廷、波兰等在当地也都有考古队。“2016年我去到当地看到这种情形时也很意外,但反过来一想,这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地位的重要方式,并且能极大促进与当地的关系。”他以此前在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发掘为例,当地就是汉代出汗血宝马的大宛国,在丝绸之路沿线上,通过考古与当地共享了很多重要信息,增强了对外人文交流,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密切了两国关系。据了解,目前中国考古工作者已经在十多个国家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中国社科院大学

青岛校区预计明年招生

王巍还向记者介绍了有关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的有关情况。他说,此前中国社科院的学部委员到青岛考察,与青岛市委市政府商定在青岛建立中国社科院大学,目前在扎扎实实地推进。该校北京本部去年开始招生,青岛校区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青岛校区将开始本科招生。

“这对于山东、青岛都是件利好的事情。”王巍说,该校将实行导师制,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就实行由一名导师带三四名学生的教学模式。“社科院有4000多位研究员,除了军事、艺术外,其他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研究者,有40多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跟国际上的重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联系,出国深造机会非常多,层次也比较高。希望学生家长更多关注中国社科院大学,这个选择一定不错。”他介绍,该校青岛校区主要以本科为主,计划招生规模为5000人,将会有国际关系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等,还将单独成立考古文博学院。
责任编辑:小明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