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风:10年当代艺术市场最大变化在收藏群体

  8月25日,北京画廊协会召开换届选举大会,近些年一直活跃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当选会长。对他来说,接下来更大的挑战来自如何领导和团结北京画廊行业,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营,并从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突围。

  自2012年开始,艺术市场开始大调整,画廊、拍卖等从业人员普遍感觉进入一个“煎熬期”。以往的藏家主要是来自从事实业的企业家,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冲击,首先砍掉了艺术品消费;与此同时,拍卖行的强势,艺术电商、文交所等新生事物的“攻城略地”,也让画廊感到了莫大的压力,798画廊的进进出出也挑动着人们本已紧张的神经。

  从2010年开始,来自投行、IT、教育产业、律所等行业的人进入艺术消费、收藏,如今已经成长为艺术消费的主体。不同于传统藏家,他们大多数具备海归背景,视野更开阔和国际化,以往相对单一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已难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更多倾心于风格多样化探索的作品。他们对艺术的开放性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说倒逼和促进了艺术家的创作。这让夏季风看到了新的可能,而且认为这个群体将改变艺术市场的格局和未来。

  在担忧中接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

  记者:一年前,时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的程昕东和秘书长的董梦阳在接受采访时,曾同时表达了对今年的换届选举有些担忧,因为协会资金、资源等方面有比较大的缺口,但需要做的事情却很多。现在您当选了,压力和担忧大吗?

  夏季风:在选举之前,他们也跟我沟通过数次,事实上我自己也有些担忧:第一,我缺乏社团工作经验;第二,协会的资金、资源等的确存在缺口;第三,我与大家一样也有自己的机构,身处市场一线,担心时间、精力上顾不上。好在新一届班子中的副会长、正副秘书长等也都比较有经验,加之平时大家关系相处都不错,所以略微放心一些。

  记者:那协会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在哪呢?

  夏季风:北京画廊协会算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社团,指导单位是北京市文化局。其实,画廊协会在之前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举办了画廊周等一系列活动,包括艺术品进口关税从12%降到6%的政策调整等,协会都做了很好的协助与推进工作。

  如果说协会之前是1.0版本的话,我们希望能把它的功能与作用升级到2.0版本。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大致是,继续有效地维护北京画廊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着重代表北京画廊行业向政府申请更多的优惠扶植政策;策划落实有利于推动协会画廊成员经营发展的活动和项目;推动制订有利于北京画廊行业发展的行业规范;包括搭建必要的全职工作团队;组织国内外专家举办多种形式艺术教育培训,培训专业艺术经营人才;加大“艺术周”的推广力度;建立画廊评估机制;推进艺术品进出口手续简化及质押减免工作;恢复《北京画廊指南》和画廊协会官网的改版运作等等。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最遗憾的是几家重要画廊退出798

  记者:最近798又有一批画廊撤出,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夏季风:事实上,与其他行业一样,由于各种原因画廊行业每年也都会有画廊退出或新进。如果就798艺术区来说,近几年有几家比较重要的机构退出了这个区域,令人遗憾。比如玉兰堂、星空间、亦安画廊、韩国的表画廊等。在我看来这些画廊都是很优秀的,在北京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退出的原因或许各不相同,但显然都与经营压力有一定的关系。

  记者:据说,北京90%的画廊处于亏损状态,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面积的亏损?

  夏季风:我无法确定这个行业的亏损面是否有这么大,但总的来说画廊业经营的确不易。说到原因,首先肯定与大经济环境的波动有关系;其次,国内的日常化艺术收藏与消费的人群相对较窄,文化消费的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很多人购买艺术品的出发点还是以投资为主要目的。而在画廊业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欧美国家,许多人去画廊购买艺术品,就跟去看电影、买书、听音乐会一样平常。不见得非得买贵的作品,也不见得非得投资,购买艺术品其实就是文化消费习惯的一部分。

  另外,画廊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画廊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甚至比不上有些国际艺术博览会成立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画廊的经营经验可能存在普遍性缺失;画廊经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直接决定了画廊本身的优劣。经营者对于艺术的认知、预见,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也就是说对艺术发展流变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家,举办什么样的展览,与藏家审美的结合程度,都会考验一个画廊经营者的能力,决定一家画廊的兴衰。

  记者:从协会角度来说,有哪些具体举措去减轻他们负担吗?

  夏季风:作为一个行业协会,北京画廊协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有效地充当北京画廊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多方面争取政府在政策方面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比如协同画廊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专项基金等;评选优秀画廊,由协会推荐申请艺术品出口退税及补贴等。

  在税收方面,中国艺术品关税已经从12%降到6%,降幅不算小,但相比全球普遍的零税收或3%,还是不低。税收政策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协会也会继续就税收减免继续与政府沟通,需要协调很多的部门,比如工商、税务等,涉及面也广,工作难度比较大。同时也希望协同北京市文化局与海关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推进艺术品进出口手续简化及质押金减免工作;还有一些计划则更加具体,比如针对画廊经营过程中的非竞争共性需求,像媒体推广、印刷、装裱配框、画材、物流、保险等,协会开展画廊服务团购计划,探讨和策划集中采购、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以期降低画廊经营成本,等等。

  另外,我们也会邀请国内外重要艺术品经营者、策展人、美术馆专业人员,给大家进行专业培训,对艺术品行业的基本经营规律有所了解;同时制定大家认同、规范化的章程,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2018年将是艺术市场转折点

  记者:面对当前这种经济环境,画廊该如何“过冬”呢?

  夏季风:如果冬天到了,你才想着去买衣服御寒,就会面临生病或者冻死的可能。预防工作需要提前准备,画廊行业的经营同样如此。对于一个早有准备的画廊来说,经济形势困难时期,恰恰可能是一个好时机。难免会有一些机构应对不力,可能会选择退出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些很好的艺术家和藏家资源在释放,你可以花费更少的精力、财力,把平常难以整合的资源整合起来。每当经济形势不那么好的时候,我会发现各个行业中,总会有一些企业活得不错,甚至比平常还好,不管是拍卖业还是画廊,其他行业也同样如此。

  当然,从大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需要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设好整体的生态环境,唇亡齿寒,只有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记者:你是怎么对艺术市场的未来做判断呢,依据是哪些?

  夏季风:中国未来的艺术市场究竟有多大,我觉得我们目前的估算和想象可能都是贫乏的,这主要归功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和高速的发展。当一个人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有关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是必然的。正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家里挂的是挂历、印刷画片,八、九十年代,许多人倾向选择大芬村的复制品来装饰家居环境。而现在,更多的人开始购买一些原作或限量的版画、摄影、绘画等艺术品,在改变家居环境的同时,也意识到艺术品的保值增值的另一属性。更不用说许多商界人士,早已把艺术品作为资产合理分配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民间私人美术馆建设的局面,在我看来将来会发展得更快。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崛起,中国价值观的输出也会让艺术品成为国际贸易的载体之一。总之,艺术市场的巨大潜能在中国是刚刚开启,其开阔的前景无可估量。

  记者:从你的角度来看,艺术市场什么时候能有所好转?

  夏季风:我没法确定具体的时间,这还需要看经济的发展态势。但我个人预测可能要到2018年艺术市场才会好转。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练好内功,把各项工作做扎实。据我所知,大多数画廊虽然面临经营压力很大,但基本上还算相对稳健。艺术品市场已经形成,艺术品的刚性需求还是存在的,这也是拍卖行、画廊能够存活的重要原因。

  变化最大的是藏家群体

  记者:现在互联网、文交所等新生事物都比较活跃,面对外部挑战画廊如何应对?

  夏季风:的确,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直接影响到画廊这个传统、古老的行业,比如在宣传推广、销售等方面都产生了质的改变。

  再比如艺术电商,我觉得绝对不可小觑。虽然,目前艺术电商主要针对的是价格低廉的作品,因为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而且还涉及到作品真伪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迟早两者会产生更加紧密的关系。佳士得的在线拍卖业务在2016年春拍增长将近一倍,自2015年同期的990万英镑增长至2016年的1940万英镑。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画廊还面临来自国际同行的压力,目前香港集聚了非常多、有影响力的画廊。如果中国艺术品关税降低,这些画廊很可能会进入大陆市场,这将对中国艺术产业形成巨大冲击。有时候我们也在庆幸,关税或许也是一种潜在的保护。你要尽可能在税收减免之前,把自己内功练好,否则即便政府对你有很大的优惠政策,可能面对外来的竞争压力也是很大。

  记者:在拍卖行业,嘉德、保利、匡时已经以各自方式借道资本市场,画廊是否也有这种可能?

  夏季风:作为企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必经之路。从某种角度来说,画廊虽然不同于一般企业,但本质还是一个企业,最终走向现代企业模式,成为一个公众企业。画廊经营没有现成的标准模式可资套用,不同国家、文化、性质的画廊,其实都会探索不同的经营路径。

  记者:作为艺术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你觉得艺术市场最大的变化在哪?

  夏季风:近几年来,艺术市场的变化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藏家群体的变化。大约从2010年开始,从事投行、IT、教育产业、律师行等行业的人士开始进入到艺术品收藏和消费行列,近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此之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主要是以经营实业或矿业的人居多,通常他们的艺术消费不是很稳定,购买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偏好现实主义、写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或许与实业经济受到冲击较大有关,这个层面的收藏家开始大规模退出艺术消费的领域。

  而新入场的这批藏家,正如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与脑力有关,意味着他们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许多人是海外留学归来,视野更开阔和国际化,审美眼光也很高,以往相对单一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已难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近几年艺术市场中抽象板块受到追捧,显然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有关。他们已经成为当代艺术收藏和消费的主体。事实上,我觉得他们的审美需求在倒逼艺术家的创作,推进了画廊的经营要求。而且,在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有远大的构建文化的理想抱负,收藏开始系统化,甚至计划建立个人美术馆,这不仅仅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对画廊的经营也会打开一个无限可能的市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