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文化线路之一。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做客中国经济网2016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谈起蜀道申遗的话题时,郑晓幸表示,蜀道申遗难度比较大,但应更注重在申遗过程中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郑晓幸介绍,蜀道不仅是历史上连接蜀国和秦国的线路,也是沟通南北、连接中原的重要的经济交流纽带。整个蜀道共1000多公里,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蜀道以汉中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在陕西,南段在四川。现在保持比较完整的是在南段,因此,蜀道申遗也是以四川为主。四川蜀道主要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阴平道,沿线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很多路段至今在使用。
2015年两会期间,郑晓幸提出了推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力争2017年让蜀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郑晓幸表示,目前,资源调查、基础研究、价值认定工作正在扎实推进,申遗预备清单中的部分材料已经编制完成。
郑晓幸同时也提出了蜀道申遗的困难之处,即中国政府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每年只有两个名额,而目前为止有将近40个项目在排队等待申报。但是,在郑晓幸看来,蜀道申遗最重要的是过程。郑晓幸表示,长期以来,很多申遗项目都是重申报轻保护,现在要转变这种状况。目前申报工作在进行,但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申报哪一天成功,我个人认为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享受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一些社会影响。”郑晓幸说到,“现在四川旅游之所以火爆,其中就是因为四川有丰富的文博资源。保护利用好资源,就是守住我们的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