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简称“一带一路”),得到了国内各界以及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姜志达


      近期,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琉璃厂高峰论坛”在北京珠三角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论坛举办期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院姜志达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和以往的“经济走出去”战略是完全不相同的,它是新形势下国家全新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它是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措施,其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姜志达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展开对外合作方面已经不完全是经济层面的合作。当前,中国更加侧重于在新形势下发展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影响力,而这些主要是依靠文化来实现。

      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说,通过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性措施,提供更多的文化资金支持,可以促进国内的文化企业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加大力度走出去。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外立足,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把企业文化做好了,才能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从而真正在国外扎下根来。

      此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囊括多种文明、数十种语言并存,巨大的文化差异使他们之间往往容易产生误解和摩擦。因此,中国要与沿线诸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和实现共赢,将充满挑战,也存在着变数。而作为这一战略的发起国,中国也需要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姿态与沿线各国民众交往、交流,并对沿线国家持“文化包容”的气度。

      综上所述,姜志达认为,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最终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与文明互鉴。

      专家简介:

      姜志达,分别于1996年及1999年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及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进入世界知识出版社工作,2004年-2008年工作于中国驻文莱使馆,任三秘。2010年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稳定”平台咨询专家,英文学术刊物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小白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