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泓,1951年生于天津。我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和生物考古学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致力于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种学、古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家史”

 

      记者:与文献研究和考据相比,考古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朱泓: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掘古代历史的遗存,研究人类过去的历史,地下出土的实物能够补充传统史书典籍的不足,因为一般意义上存在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很有可能受到主观性和时代性的限制,记载的历史并不全面,以各个朝代的正史为例,这些史书中记载的是当时当地的政治、军事情况,对普通人的生活往往是一笔带过,记载不明确甚至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正史很多时候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根本没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遗憾。

 

      首先,历史并不应该是帝王将相的家史,而应该记录整个人类的历史。单就考古这门学科来说,它研究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考古挖掘的实物更多的是记载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

 

      第二,我们中文历史文献的记载,绝大多数是记载中原王朝的历史,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记载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是一笔带过,记载不详细的同时还有很多疏漏之处,这就给我们当下的历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多障碍,而考古发掘却是在用实物说话,所有的结论都是基于实物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工作对于历史文献研究来说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考古科研成果也是生产力”

 

      记者:您怎样定义考古学对于当下生

 

      活的意义和价值?

 

      朱泓:事实上,尽管考古学并不直接创造经济财富,但却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力量,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间。以吉林大学牵头,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和四川大学共同创建的“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它就是旨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而成立的,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需求服务。比如说,通过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我们就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就能理清各个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对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非常大。

 

      此外,尽管考古发掘这项事业本身由国家兴举,出发点是公益性质的,但是考古遗迹的发现发掘,很有可能会带来地区旅游的增长点,成为提振地区经济的有力引擎,由此可见,考古科研成果也是生产力。

 

      记者:您主持建立了我国考古学界第一个从事古人骨DNA研究的专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给考古学研究带来了怎样的助力?

 

      朱泓:1998年,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下,我们成立了考古DNA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旨在通过研究分析生物的DNA,得出可靠的、值得信服的结论。依托这个实验室,我们吉林大学培养出了全国第一个分子考古学博士,出版了第一本分子考古学方向的专著,还编写了第一本相关领域的教材。

 

      除了在学界获得了很多成绩和认可之外,我们的DNA考古成果还应用于老山汉墓出土西汉王后头骨的死者身份来源确定。2002年,老山汉墓的发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发掘过程被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其中出土的一个死者头骨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一时间对于死者的身份就有了诸多猜测,这时候,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委托两家鉴定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公安部物证中心来进行头盖骨身份的鉴定,结果出人意料地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中科院的专家认为头骨的主人是女性黄种人,是中原汉人,但公安部物证中心认为头盖骨的主人是西域胡女,一时间,两家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我们的考古DNA实验室作为第三方,参与到了头盖骨的鉴定工作当中去,通过提取和比对头骨的DNA,得出了“头骨属于黄种人”的结论,由于这个结论是依托于DNA技术的,因此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这样就解开了一个公众长期关注的谜题,同时也结束了两家机构之间的争论。这也是我们的DNA考古研究成果第一次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些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类似的工作我们还做了很多,为我国的考古事业作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贡献。

 

      “考古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正在使用的针对考古研究的科技手段?

 

      朱泓:考古学是发展得比较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科技考古的手段日趋多样,现在看来,比较受人关注的考古手段有这样几个。

 

      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分子考古学,也就是古DNA研究。就是通过提取和分析古生物的DNA,确定生物的遗传学结构,依靠这个技术得出的结论具有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第二是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手段。是通过研究比较生物遗存中的碳氮比,来确定生物的食物构成,进而推演出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锶同位素的方法,我们甚至还可以确定遗骸的主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是第一代移民还是第二代移民,非常有趣。

 

      第三是冶金考古中的金相分析。就是通过分析金属成分、结构,探讨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文明演进的过程,进而描述文明传递的轨迹,比如对青铜器的金相分析就是属于这一类。

 

      第四是遥感考古,也叫航空考古。是观察分析航片、卫片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分析田野中庄稼的颜色、高度,推测出某些古代遗迹的具体位置,帮助确定考古发掘的准确地点。

 

      当然,随着技术和思维的进步,考古学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应用得也将更加广泛。

 

      记者:作为一名老考古人,未来对于考古学学科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许?

 

      朱泓:首先,考古学应该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吉林大学已经成立了国家文物局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重点科研基地,将会承担更多的全国重要考古资料的分析工作,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国家社会造福。

 

      其次,我希望我国的考古学者们能够进一步加强科学创新的意识,能够在世界上率先开创出一些新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而不是仅仅做到追踪国际前沿。我希望我们能拥有自己的学术创新,而这些理想都需要年轻的考古人去实现和突破。

责任编辑:小明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