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编辑穆槿)10月27日2013第三届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高峰论坛在京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联合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机会,与会专家学者就艺术市场的主体力量、中国艺术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品市场这几年可谓风生水起,下面一组具体数据便可以略窥一斑。2012年,中国纯艺术品交易额为630亿,不包括中国的古玩市场,其中87%是中国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市场交易完成的。剩下的13%的交易额由画廊和一些基金占据。从艺术收藏品机构分布来看,240家重点机构占了630亿中的450亿,剩下的约180亿由将近22000家中小型机构瓜分。这样的分布等于这240家重点机构就把中国80%左右的艺术品交易额全部霸占。从人员的从业数字来看,将近有13万人直接从事艺术品交易工作,加上一部分延伸的相关从业人员,累计达到近45万。从我国艺术市场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机构与画廊的收益分析来讲,目前中国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公司的收益情况相对来说好一点,平均收益38亿,北京平均收益28亿,上海平均收益21亿,文交所14个亿,艺术基金刚刚开始还谈不上过多的收益。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第一,艺术品市场确实火了;第二,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发挥、去挖掘。例如,在国际上最著名的巴塞尔博览会,中国至今没有一家画廊或古董商去参加,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准入的门槛--从业30年。也就是说必须有三十年的从业资格,才可以进行申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把这个我们的艺术市场推向一个新的平台,进而推向世界舞台。

目前中国收藏家的收藏方向主要是中国的艺术品,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很多西方的商人、古董商、画廊都希望中国市场能够进入西方圈子,希望中国的藏家能够把注意力不但集中到中国的艺术品,还要集中到西方。

在中国,收藏家分五类群体,一类就是最顶尖的部分即“有传承的”那部分。比如是爷爷、爸爸、子女都喜欢收藏,他们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第二类是新兴的一批收藏家,有非常强大的企业资金作为支持,他们购买水平一般来说都是“千万级”以上的收藏品。第三类是专业的收藏人,他们对艺术品的收藏是以爱好为主,这一类人都是从“喜欢”的角度去收藏。第四类是文化人群,他从文化研究的方向来收藏。最后一类就是大众收藏,各大媒体的宣传、藏家们谈论的收藏故事等,激发了他们的收藏兴趣,进而投身收藏圈。这些年我们在和中国收藏家,和欧洲、美国的一些古玩、古董商接触当中发现,为什么中国没有顶尖的收藏家碰欧洲的经典艺术品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看不懂”,这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随着东西方交流,相当一批藏家正在把目光投向西方。这对欧洲的古董商无疑是好消息。佳士得在上海秋拍中有一位藏家买了毕加索九百万的一幅经典作品,这也预示着中国的藏家也在慢慢转向世界。

专家介绍

孔达达,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专注于艺术品市场、艺术品评估体系等领域的研究。组建课题组,编写国家文化课题“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负责编译《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编著《CARI艺术市场分析报告》系列丛书。兼任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

责任编辑:jane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