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我想到看客这个词,其实还是从王刚在北京电视台主持的“鉴宝”节目引起的。
王刚在这个节目里当主持,最重要的不是他所主持这个节目,依然保持着幽默逗乐的风格,而是他手上多了一把锤子。只要节目里的专家说了那器具是仿品,王刚就用锤子砸坏那些漂亮的物件。完了,还要带领在场的观众大喊口号“去伪存真”。有时弄得杀气腾腾,我觉得王刚有点像大庙里的四大金刚,趁人不注意,跑到电视台来了。
我觉得这个节目让我重新回到了看客的位置。文物古董,去伪存真,无可非议。但是,那些拿着自己宝贝来电视现场的业余“持宝人”,要鉴定自己的宝贝,必须签一份生死文书,也就是说“赌一把”,万一是真的,不仅价值连城,而且还会得到一块纪念金牌;一旦被认定为仿品,那怕花了大把银子,也被王刚手上的护法砸个稀里哗啦。这里必须有个前提,这台节目没有“猫腻”,就是说“持宝人”是真的,当场鉴定也是真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另说,那叫忽悠观众,自己玩假的,还说去伪存真,万一是这样,这锤子首先会敲破王刚的头。这是个职业道德问题,不能玩假的,因此,这些上场签了“生死文书”的持宝人,就是“赌客”,而我和看这节目的观众也就成了看客。中央台也有个鉴宝节目,也有持宝人拿着自己的宝贝,现场请专家鉴定,结果自然也多数是仿品,只是专家会说:“就是个现代工艺品,摆在家里,还是可以的。”这栏电视节目我也看,我看的时候,心里安定许多,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看热闹的看客。
利用人们看客心态的节目,不仅是王刚手上的那只护法。还有火了一阵的相亲节目,那些女生们按灭的灯。相亲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成与不成,与他人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灰姑娘与白马王子也罢,鱼找鱼、虾找虾也罢,成了都是喜事,对不上眼,无关之人也不用着急上火。但相亲节目火起来了,真能速配解决男女大事?我不太相信世界会变成如此“乱点鸳鸯谱”,所以从不看这类节目。后来“非诚勿扰”没有传出多少婚配新速度,倒是闹出一个“愿坐在宝马车里”哭鼻子的“拜金女”。我想弄明白怎么回事,于是看了两次这类节目。我觉得在这样的节目里,那个姑娘说出这样的话,太正常不过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另一种“鉴宝”节目,摆在女嘉宾面前的不是古董老瓶子,而是一个男人。用鉴宝的眼光看一个男人,当然不可能看他气质如何、才学几分,而是“市场价”:地位及其可以估算的收入!有没有房,什么样的房?有没有车,什么样的车?有没有存款,多少存款?这是速配中唯一可以有办法“鉴定”的男人价值的标准嘛。所以,此刻灭灯女生熄灭的那盏灯与王刚手上的那个护法锤一样,也是以“市场价值”决定取舍的一次“去伪存真”。而这类相亲节目,能让与相亲毫不相干的人们热眼相视,搏到不低的收视率,也是编导挖到了看点,利用了在我们心里作祟的看客心态,我们就是想看女生们的“小心计”,看男生如何让人“灭”了灯!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是江湖话,也有几分理。王刚是个相当优秀的演员,主持节目也有水平,但他主持的这台鉴宝节目,喊着去伪存真的口号,拿着个“护法锤”,怎么演也透出假模假式的底儿来,自己倒显得不真了。玩看客心态把自己玩进去了。那个说“坐宝马车里哭”的姑娘,灭男生的灯也挺狠,结果发现自己被玩火了。最近看一栏节目,这女生对记者说,其实我也就随便一说,怎么就成了“拜金女”了?不知道她明白不明白,起哄架秧子看客心态,在电视和网络参与进来后,更能闹腾,也让某些闹腾的主儿,知道咋能火!
把观众变成了“看客”,变得不多,就只是变味了;于是我们就明白,那些电视节目好端端地也有了变化,变得也不多,只是也变了味而已。
(叶延滨)
作家简介
叶延滨,现任《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获第三届中国新诗集奖、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40余种全国及省以上的文学艺术奖。代表作:诗集《不悔》等。他的作品自1980年以来被收入了国内外15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日、意、韩等文字。
责任编辑: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