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蓉 人民网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情况。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多姿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世礼说,“在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进程中,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唐世礼表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民意的体现。“都说贵州少数民族会讲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就是与生俱来的爱好。如何来保护和传承呢?首先是法律、法制保障,省人大在早些年就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今年还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已列入这个月下旬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计划,就是要从法律上来规范这项工作。”
唐世礼介绍,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措施中,一是长期坚持每四年分别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是从2006年以来,每年都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民间技艺能功巧匠大赛,举办“多彩贵州”系列大赛,包括歌唱、舞蹈大赛等,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推出一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骨干,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队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贵州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促进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此外,省委省政府支持省教育厅、省民委及省体育局在全省的大中专、中小学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例如现在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很多的民族小学校服就是民族服装。在少数民族院校,民族地区的乡镇、村寨,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为保存、传承和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艺术,每年举行的大赛当中,有首饰、刺绣、纺线等技艺制作。”唐世礼介绍说。
贵州省还通过建立健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相关机构,来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一个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另一个是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在全省及市、州、县都设有上述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任务就是收集、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唐世礼说。
省委省政府还引导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好节庆活动。唐世礼说:“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用老百姓的话来讲,贵州的节日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每逢过节,老百姓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政府引导帮助办好大型节庆活动。”